小麥吸漿蟲為橘黃色,體長2-2.5毫米,以幼蟲吸食籽粒(小麥灌漿期),形成瘦粒或秕粒,導致減產。麥吸漿蟲是小麥上一種毀滅性害蟲。由于其蟲體小,危害隱蔽,防治技術性強,一般減產10%-30%,部分田塊減產70%以上,甚至絕收。
根據冬前淘土調查結果,長安區、藍田縣、周至縣小麥吸漿蟲平均畝蟲量分別為92.37萬頭、26.2萬頭、10.1萬頭,400萬頭(長安)。其中長安區小麥吸漿蟲達標田塊率66.67%(防治指標:畝蟲量30萬頭),達標面積占調查面積71.87%,川道、東部塬區平均畝蟲量達100萬頭以上。
另據長安區春季淘土調查,小麥吸漿蟲平均每樣方有蟲12.88頭,折合畝蟲量85.93萬頭,畝蟲量200萬頭(王曲羅灣),達標田塊率53.57%,較冬前蟲量略有減少。長安區4月5、10、15日化蛹率分別為6.96%、50.90%、51.78%,根據蛹的歷期、小麥生育期、當前長勢以及4月下旬我市氣溫偏高,降水極少的天氣預報綜合分析,預計4月25-28日為小麥吸漿蟲成蟲盛發期,而長安區小麥齊穗期預計在4月26日左右,與成蟲盛發期相吻合,對吸漿蟲產卵有利。因此,各區縣應抓住成蟲盛發前這一防治的有利時機,嚴密監測當地小麥吸漿蟲基數較高的田塊,在下午6點后,用手撥麥垅,一眼可見2-3頭成蟲或10復網成蟲達10頭時,立即號召群眾開展防治。
防治方法:
畝用80%敵敵畏乳油50毫升+5%氯氰菊酯乳油50毫升+15%三唑酮80克+磷酸二氫鉀100克,或畝用40%毒死蜱100ml+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30克+磷酸二氫鉀100克,兌水30公斤噴霧,兼治蚜蟲、條銹病、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