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農業執法人員詢問:馬鈴薯在我國到底是菜還是糧?毒死蜱能不能用于馬鈴薯?
馬鈴薯在我國傳統意義上屬于蔬菜。不過,2016年,原農業部發布《關于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提出把馬鈴薯作為主糧,擴大種植面積、推進產業開發,“到2020年,馬鈴薯種植面積擴大到1億畝以上,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主食消費占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因此,現在很多人認為馬鈴薯已經成為一種糧食作物。百度百科也指出:“馬鈴薯,屬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于小麥、稻谷和玉米”。但是,目前在我國農藥管理方面,馬鈴薯還是被列為蔬菜范疇,毒死蜱禁止在馬鈴薯上使用。
1
1. 《農藥管理條例》第三十四條規定:“農藥使用者應當嚴格按照農藥的標簽標注的使用范圍、使用方法和劑量、使用技術要求和注意事項使用農藥,不得擴大使用范圍、加大用藥劑量或者改變使用方法”。截至目前,我國未批準任何毒死蜱產品在馬鈴薯上登記,因此毒死蜱不得用于馬鈴薯。
2. 原農業部第2032號公告規定:“自本公告發布之日(2013年12月9日)起,停止受理毒死蜱和三唑磷在蔬菜上的登記申請,停止批準毒死蜱和三唑磷在蔬菜上的新增登記;自2014年12月31日起,撤銷毒死蜱和三唑磷在蔬菜上的登記,自2016年12月31日起,禁止毒死蜱和三唑磷在蔬菜上使用”。因此毒死蜱禁止用于馬鈴薯。
3. 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發布的《2016年馬鈴薯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提出,對馬鈴薯地下害蟲,“可選用吡蟲啉、噻蟲嗪、辛硫磷、氯氟氰菊酯、氯吡硫磷、敵百蟲等與適量土壤、細沙拌勻溝施,或拌入底肥中,苗期順壟撒入土表”(氯吡硫磷即毒死蜱);《2018年馬鈴薯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提出,對馬鈴薯地下害蟲,“可選用溴氰菊酯噴霧。在成蟲出土前,地面撒施毒死蜱或辛硫磷拌土撒施”。而《2019年馬鈴薯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則提出,對馬鈴薯地下害蟲,“可選用溴氰菊酯噴霧。在成蟲出土前,地面撒施辛硫磷拌土撒施”。相比2018年的方案,刪除了毒死蜱,說明在國家農技推廣層面也已經意識到了毒死蜱在馬鈴薯上禁用問題。
4. 為找出影響馬鈴薯質量的風險因子,明確生產中質量的關鍵控制點和隱性添加成分,遼寧省遼陽市農產品質量監測檢驗中心通過風險評估理論,利用氣相色譜串聯質譜儀(GC-MS/MS)和液相色譜串聯質譜儀(UPLC-MS/MS)對馬鈴薯樣品開展了農藥殘留定量檢測。結果顯示,馬鈴薯樣品中存在農藥多殘留現象,甲拌磷、氰霜唑、毒死蜱、甲霜靈殘留量超標,且甲拌磷風險性***高。研究人員依據評估結果,提出了合理化建議,為促進農產品質量和監管提供了依據(據2018年05期《蔬菜》)。說明毒死蜱在馬鈴薯上違規使用現象依然存在,需要有關方面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和替代產品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