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小麥種植面積會大幅下降?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當前正值小麥返青拔節時期,據了解,今年安徽地區小麥一、二類苗超過80%,略差于常年,其中占全省2/3的旱茬麥苗情好于常年,稻茬麥受秋播期間連陰雨影響,苗情差于常年,后期小麥生產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部分地區病蟲草害偏重發生,尤其是稻茬麥區小麥紋枯病呈現重發態勢。
近兩年因小麥收獲期間遭遇陰雨天氣,小麥收獲質量、產量下降,農戶糧食出售價格偏低,部分農戶種植效益下滑較快,甚至有種植戶出現虧損,2017年部分地區農戶種植結構出現調整,局部地區農戶開始棄種小麥,小麥種植面積總體略降。
據安徽省物價局2017年我省農戶種植意向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安徽省戶均耕地面積36.36畝,預計小麥播種面積將有不同程度地減少,預計2017年全省戶均小麥播種面積14.84畝,較2016年的18.32畝減少3.48畝,減幅為19.00%,預計全省小麥播種面積在4200萬畝左右。
據了解,在農戶種植結構調整中,一般農戶種植小麥的面積下降較快,大戶小麥種植面積保持增勢,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承包大戶都是采取“一麥一稻”的經營模式,小麥的田間管理難度小和機械化收割方便等特點確保小麥大戶種植保持主導地位,而一般農戶種植小麥的單位效益走低,一些農村留守老人也無暇打理家中的數畝麥田,轉給大戶承包的不在少數。
二是受小麥秸稈禁燒的影響,秸稈禁燒加大了一般農戶處理小麥秸稈的難度,秸稈處理不及時會給正常夏種帶來影響。除此以外,近兩年小麥臨收遇雨導致小麥產量下降,品質低下也是一般農戶不愿種植小麥的原因之一。
據悉部分農戶棄種小麥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目前農民的種糧意識淡化,在穩定解決溫飽問題之后,困擾農民的首要問題不再是糧食夠不夠吃,而是錢夠不夠花,糧食作物種植在農戶家庭經濟增長與發展中的地位有所動搖,一些農民種地的目標趨向于“什么賺錢種什么”。
二是隨著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逐漸向城鎮轉移,農村務農人員越來越少,土地拋荒量回升,同時種子、化肥等農資價格及人力成本的上漲,部分地方種植小麥成為成本高收益低風險大的糧食作物。
三是因粳稻的價格高于中晚秈稻的市場價格,粳稻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原來的“一麥一稻”種植模式品種由小麥—中晚秈稻調整為小麥—粳稻,在時間茬口上安排不過來,種植粳稻特別是優質粳稻,收獲時間在每年12月上中旬,因收割都足機械化操作,桔桿禁燒也影響下季小麥的播種,遲播小麥產量和質量受到后期天氣影響較大。
四是近兩年小麥收獲時遭遇連續陰雨天氣,給小麥質量和產量帶來較大影響,在收獲期間雨前麥與雨后麥質量差異較大,市場售價差價較大,部分質次的小麥滯銷,農戶沒有辦法只有賤賣掉,因銷售價格過低,難以收回當季的種植成本,導致農戶在晚粳收獲后再種植小麥的積極性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