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頸瘟是水稻生長過程中常發性的一種病害,影響水稻自身的生長發育,使得水稻的產量減產。
據相關了解得知,水稻穗頸瘟病害初期會形成褐色的斑點,漸漸擴展到水稻穗頸部變成褐色,會造成水稻枯白穗的現象。對于水稻病害晚的植株會造成水稻形成秕谷。水稻的枝梗或穗軸在受害后造成水稻穗小而不實。水稻穗頸瘟在氣候條件適宜時,水稻很容易引發水稻穗頸瘟病害。水稻在感染穗頸瘟后,病害會隨著病菌的繁殖進行危害,水稻穗頸節漸漸壞死,影響水稻間的穗子養分通道受到阻斷,從而水稻間的影響得不到充分的吸收,使得水稻形成白穗或癟粒的稻穗,使得水稻的產量有所下滑。水稻穗頸瘟的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絲體在稻草和稻谷上進行越冬,在次年環境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到稻株上,萌發侵入寄主向鄰近細胞擴展發病,形成中心病株。水稻穗頸瘟的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傳播侵染。
為了及時的控制水稻穗頸瘟,應及時選用農藥進行防治水稻穗頸瘟。農業人員應選用優質、抗病種的水稻品種進行播種,更有利于水稻的生長發育,增強水稻的抗病害的能力。同時,不同水稻品種間的抗性有明顯的不同,其抗性因生理保持的一定的抗病性。在水稻穗頸瘟病發病初期,及時選用藥劑開始噴灑20%三環唑(克瘟唑)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用40%稻瘟靈(富士一號)乳油1000倍液、50%多菌靈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稻瘟肽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克瘟散乳劑1000倍液、50%異稻瘟凈乳劑500-800倍液、5%菌毒清水劑500倍液,以上藥劑進行輪換使用,更有利于防治水稻穗頸瘟病害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