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蟲具有遷飛性、暴發性以及毀滅性雜食性害蟲。進入7月中下旬,我國北部地區降雨量增大、溫度適宜及氣候條件等非常適宜粘蟲的集中遷入和發生危害玉米等作物。粘蟲的相繼暴發,面積廣闊,對玉米、谷子、水稻等秋糧農作物的生產構成相當嚴重威脅。據相關統計,全國出現二、三代粘蟲的面積已經累計將近一億畝次,三代粘蟲危害范圍仍然在不斷的擴大。
粘蟲又稱螳蝗、夜盜蟲、剃枝蟲,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認識發生粘蟲的癥狀識別以及生活習性。
一、癥狀識別:
粘蟲的幼蟲會暴露在作物的表層取食危害。一二齡幼蟲大多隱藏在農作物的心葉或葉鞘中晝夜取食,但是它們的食量非常小,啃食葉肉殘留表皮,導致半透明的小條斑。在5到6齡幼蟲是為暴食階段,蠶食葉片,啃食穗軸。
與地老虎相同,它們都屬于夜蛾科的害蟲,在粘蟲的一生中也可以分為4個階段,成蟲、卵、幼蟲以及蛹。在成蟲前翅呈現淡黃褐色,稍微帶有灰色,有的翅表面布滿了許多黑褐色的小點,中央近前緣出現有2個淡黃色圓斑,外面為一個圓斑,在下方連有一小白點與2個小黑點,從頂角到后緣三分之一處出現有暗色的斜線一條,外緣出現有7個小黑點;后翅端部呈現為灰褐色,基部色較淡。卵表現為饅頭形,縱脊不規則,只到中部截止。幼蟲頭呈紅褐色,且存在有暗色的紋狀紋以及黑色的八字形;體形變化非常大,經常會有黑褐、紅褐以及白色的縱線。
二、生活習性:
粘蟲沒有滯育現象,只須條件適宜,就可以持續繁育。世代數以及發生期根據地區、氣候而不同。在我國從南到北,1年發生2到8代。成蟲白天伏,夜晚出來取食、交配、交卵。成蟲取食各種作物的花蜜,也吸食蚜蟲、介殼蟲的蜜露、腐果汁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