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軟腐病多發生在生長后期和貯藏期,病原細菌潛伏在薯塊的皮孔內及表皮上,高溫高濕的情況下易發生。那么馬鈴薯軟腐病有哪些癥狀?馬鈴薯軟腐病防治措施有哪些呢?來看一看吧。
一、馬鈴薯軟腐病癥狀及危害
馬鈴薯軟腐病在全世界馬鈴薯產區都有發生,是歐、美國家馬鈴薯的主要病害之一。會造成馬鈴薯減產3%~5%,常與干腐病復合感染,引起較大損失。
要在生長后期、貯藏期對薯塊為害嚴重。受害塊莖初在表皮上顯現水浸狀小斑點,以后迅速擴大,并向內部擴展,呈現多水的軟腐狀。腐爛組織變褐色至深咖啡色。組織內的菌絲體開始白色,后期變為暗褐色。濕度大時,病薯表面形成濃密、淺灰色的絮狀菌絲體,以后變灰黑色,間雜很多黑色小球狀物(孢子囊)。后期腐爛組織形成隱約的環狀。濕度較小時,可形成干腐狀。 致病菌為匐枝根霉菌。病菌菌絲體發達,無隔,匍匐菌絲弓狀彎曲,與基物接觸處產生假根。孢子囊梗直立、不分枝,1~10根叢生于假根上,淡褐色,頂生孢子囊。孢子囊球形,黑褐色,內生很多球形、無色的孢囊孢子。
二、馬鈴薯軟腐病傳播途徑
馬鈴薯軟腐病的病原細菌潛伏在薯塊的皮孔內及表皮上,遇高溫、高濕、缺氧,尤其是薯塊表面有薄膜水,薯塊傷口愈合受阻,病原細菌即大量繁殖,在薯塊薄壁細胞間隙中擴展,同時分泌果膠酶降解細胞中膠層,引起軟腐。腐爛組織在冷凝水傳播下侵染其它薯塊,導致成堆腐爛。在土壤、病殘體及其它寄主上越冬的軟腐細菌在種薯發芽及植株生長過程中可經傷口、幼根等處侵入薯塊或植株。帶菌種薯是該菌遠距離和季節間傳播的重要來源,在田間還藉風雨、灌溉水及昆蟲等傳播。
三、馬鈴薯軟腐病發病原因
馬鈴薯軟腐病菌是典型的腐生菌,分布環境廣泛,可在多汁的蔬菜殘體上或貯藏器官上以菌絲狀態腐生存活。條件適宜時,隨時生長,產生孢子囊,散出孢囊孢子,借氣流、雨水、灌水及農事操作等傳播擴散。病菌只能由傷口或生活力極度衰弱的部位侵染。病菌侵入以降解細胞壁中間層為特征,分泌果膠酶,引起病部組織細胞迅速解體而軟化腐爛。
馬鈴薯軟腐病在20~40℃溫度下均可發展,以23~28℃為適,配以80%以上的相對濕度,病害易于發生。低溫情況下,病菌生長明顯受抑制。薯塊收獲和貯運期間造成傷口多,則遭受侵染幾率和比率高百病重。貯藏過程中溫度過高、通風不良而濕度過大病害嚴重。
四、馬鈴薯軟腐病預防措施
1、加強田間管理,減少薯塊帶菌量,增施鈣肥可提高細胞壁鈣含量,增施磷肥可提高組織酚含量,均有利于增強薯塊的抗病力。
2、收獲時避免造成機械傷口,入庫前剔除傷、病薯,用0.05%硫酸酮液劑或0.2%漂白粉液洗滌或浸泡薯塊可以殺滅潛伏在皮孔及表皮的病菌。
3、及時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減少田間初侵染和再侵染源。
4、貯藏中早期溫度控制在13~15℃,經2周促進傷口愈合,以后在5~10℃通風條件下貯藏
5、強田間管理,注意通風透光和降低田間濕度。
6、選用抗病馬鈴薯品種。
五、馬鈴薯軟腐病防治藥劑
在發病初期噴73%農用鏈霉素30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5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50%百菌通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0%百菌通500倍液,20%噻菌銅SC500倍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3~4次。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馬鈴薯軟腐病的危害癥狀、傳播途徑、發病原因及其預防和防治藥劑。了解更多農業種植精彩內容,請關注1988.TV!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為了讓廣大農藥肥料行業用戶能夠更好的學習、交流、研討、創新和發展,火爆農化招商網創建了一系列QQ交流群,希望廣大用戶誠信合作,財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