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棚栽培黃瓜時,霜霉病是主要的病害之一,它具有潛育期短、來勢猛、危害重的特點,對黃瓜的質量和產量影響嚴重。那么大棚黃瓜霜霉病有哪些癥狀?黃瓜霜霉病的防治藥劑是什么?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大棚黃瓜霜霉病癥狀
棚室黃瓜苗期、成株期都可發生,主要危害葉片和莖,卷須及花梗危害較少。幼苗期發病,子葉正面出現不規則褪綠黃褐色斑點,病斑直徑2~5毫米,潮濕時病斑背面產生灰褐色霉狀物,嚴重時子葉變黃干枯。成株期發病,多從棚室前沿開始,病株先是中下部葉片背面出現水浸狀淡綠色小斑點,正面不顯病斑,而后病斑逐漸擴大,正面顯露,病斑變黃褐色,受葉脈限制病斑呈多角形。潮濕條件下病斑背面出現紫褐色或灰褐色稀疏霉層,嚴重時病斑連成一片。
二、大棚黃瓜霜霉病病原及發病條件
黃瓜霜霉病由鞭毛菌亞門假霜霉屬真菌侵染引起,病菌孢子囊主要靠氣流和雨水傳播。發病適宜溫度為16~24℃,低于10℃或高于28℃不宜發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發病。發病適宜濕度為85%以上,葉片有水膜時易受侵染,濕度低于70%病菌孢子難以侵染,低于60%不能產生病菌孢子。該病在濕度大時特別是葉面長時間有水膜時容易發生和流行。
三、大棚黃瓜霜霉病防治技術
1.選用抗病品種
培育壯苗,增強植株的抗病能力,是防治黃瓜霜霉病的基礎。目前比較抗病的品種有津優3號、中農7號、津雜2號、津春2號、濟雜1號等,各地可根據種源情況選用。在苗床培育瓜苗時,應仔細觀察,凡在苗期出現發病癥狀的應立即拔除。栽植時不要將病菌栽入棚室內,防止成為發病株而引發大面積發病。
2.加強栽培管理
一是調控保護地內溫濕度,創造一個高溫低濕環境,有利于控制霜霉病的發生。為了降低濕度,澆水要選擇在晴天的上午進行,澆后封棚升溫到33℃,維持1小時后再通風降溫到25℃,如此反復可降低濕度,有些農戶澆水的隨意性大,容易造成棚內高濕度環境,導致該病大發生。在日常管理中,應實行變溫管理,即白天將溫度控制在24℃左右,夜間溫度掌握在16℃左右,變溫管理有利于蹲苗促長,提高黃瓜植株的抗病力。二是實行高溫悶棚。此法只適用于在黃瓜植株生長旺盛且略帶旺長趨勢的溫室里進行。如連陰驟晴,地溫低,長勢弱的植株千萬不可采用。悶棚前一天必須澆一次大水。選擇晴朗天氣的上午進行。悶棚當日揭苫后封閉溫室,不準進風,待9~10時溫度急劇上升,將菜棚溫度提高到45℃。在溫室中部的黃瓜植株相當于生長點的高度,他前、中、后各掛上1支溫度計。每隔15分鐘左右觀察1次,溫度達43℃時開始計時,連悶1.5~2小時,期間溫度不能低于42℃,但不能超過48℃,結束悶棚降溫時,一定要先從頂部慢慢加大放風口,緩慢地使棚溫降下來即可。
3.藥劑防治
在防治黃瓜霜霉病時,有的菜農在發現幾個植株病葉上的霜霉點后,便馬上使用農藥對葉片反復噴霧防治,使用高效農藥,雖然可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但很容易在短時間內產生抗藥性,為下一輪的侵染危害埋下隱患。因此,防治大棚黃瓜霜霉病,應分階段進行防治,即在病害發生前,可以選用保護性藥劑噴施,如百菌清、甲基硫菌靈、唑醚·代森聯等。病害發生初期,可以選用保護兼防治性的藥劑,如霜脲·錳鋅、甲霜靈·錳鋅等。病害發生嚴重期,可以將10%氰霜唑懸浮劑(500倍液)與69%烯酰·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混合噴施,以提高防治效果。在用藥前一定要區分感染霜霉病的中心病株和發病初侵染源,進行重點防控,不是只通過一味的噴藥解決。大棚前部滴水嚴重,濕度大,一般是霜霉病的“重災區”,對這里的植株除及時噴灑藥劑外,還可以通過用內吸性藥劑灌根的方法從根部用藥,避免棚內濕度過大,如用80%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每株灌150毫升藥液,能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在黃瓜霜霉病與其他病害如炭疽病、細菌性角斑病、細菌性葉枯病等混發時,防治過程中應注意區分重點,不宜多種病害一起用藥,否則不但起不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會造成藥害,得不償失。多種病害混合發生時,應根據天氣條件、棚內溫濕度等環境條件,選擇主要的病害優先防治。黃瓜霜霉病和炭疽病混合發生時,可以一并用藥;如果伴發細菌性病害,可以先治霜霉病和炭疽病,后治細菌性病害。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大棚黃瓜霜霉病的防治方法。了解更多農業種植精彩內容,請關注1988.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