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黑斑病,是一種針對柑橘發作的真菌型病害,主要危害果實和葉片。那么柑橘黑點病為害特點有哪些?柑橘黑點病該如何防治?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看看吧!
一、病狀與為害特點
1.果實癥狀。果實在謝花后至果實整個膨大期均可發病,表面形成褐色或黑色點狀、線狀、曲線狀、環形或不定形的硬膠質小粒點,病菌濃度高時病斑呈泥塊狀或淚痕狀。在我國大部分柑橘產區,8月上旬感染的前期癥狀,病斑大,隆起,周圍木栓化;8月中旬以后感染的后期癥狀,病斑小,略凹陷,因后期病原菌數高,對果實品質影響大,梅雨季(6月中旬至7月中旬)和秋雨季(9月上中旬)是感染高峰期。成熟果實發病始于蒂部或傷口,初為水漬狀,病斑淡褐色,后變暗褐色,擴展后邊緣波紋狀。貯藏期果實發病稱為褐色蒂腐病。果實內部腐爛的速度比果皮快,當果皮病部擴展到l/3-1/2左右時,果心已全部腐爛,故又稱“穿心爛”。
2.枝梢癥狀。新葉和新梢上發病開始產生透明退綠的針狀小斑點,以后形成類似果實表面的褐色或黑褐色硬膠質小粒點。枝條上表現流膠型或干枯型癥狀。甜橙、溫州蜜柑等品種在暖濕季節表現流膠質型癥狀,病部組織松軟,呈灰褐色,滲出褐色膠液,并發出惡臭,當天氣干燥時,病勢發展緩慢,病部逐漸干枯下陷,皮層開裂剝落,木質部裸露,形成隆起的。早桔、本地早、南豐蜜桔和朱紅等品種常表現為干枯型癥狀,病部皮層呈紅褐色,干枯略凹陷,病健交界處有一條明顯的界線,當高溫高濕時也會流膠。
二、發病條件
病菌在柑橘枯枝上增殖,形成孢子和子囊孢子。罹病枯枝是主要侵染源,一般集中在5-9月發生,高峰期是6-7月,約占年罹病枯枝發生量的60%左右。夏季發生的枯枝約90%成為保菌枝,形成9月份的傳染源,枝條干徑越大,含菌率和孢子溢出率越高。生理落果比較多的橘園,果梗枝枯死后就成為侵染源,往往發病較重。如果把修剪下的粗枝條放置在柑橘內,就會成為重要的傳染源,產生的子囊孢子可遠距離飛散,子囊孢子的致病力比性孢子強。隨降雨飛散的孢子附著到新梢或生長期果實的表面后,就萌發菌絲侵入。孢子侵入到老熟枝條和果梗上會誘發樹脂病,侵入到枯枝上就會增殖形成新的侵染源。
降雨會誘發孢子的形成、飛散和萌發,一般雨水多,尤其是長期陰雨會加重發病。果園坐南朝北、被高山遮光或防風林樹木過高的陰濕園,通風透光性差,易產生枯枝,濕度高,易發病。老齡園、枯枝多的密植園,整枝修剪差或偏施氮肥的橘園,樹冠內部光照通風條件差,易發病。嚴寒冰凍會加重枝條流膠型或干枯型癥狀產生。
調查中還發現,管理粗放或者失管的果園由于樹體老化,樹勢弱,抗病力差發病也較嚴重,病蟲害發生重的果園發病較一般果園發病嚴重。
三、防治技術
1.農業防治。①消滅侵染源。及時剪除枯枝,尤其是要剪除屬于重要傳染源的粗枯枝,并帶出園外燒毀。②改善環境。改造老齡園、枯枝多的密植園、整枝修剪差的園,增強樹冠內部的通風透光條件。③合理施肥。要增施有機肥,氮、磷、鉀比例應控制在2:1:2,不宜偏施氮肥。同時要注意加強果園管理,做好抗旱、防凍防寒。覆草防旱,若連續干旱15天以上,及時灌水濕潤土壤。寒流來臨前的中午速灌速排適量水分濕潤土壤,橘樹基部培土保暖。夏季枝葉較少的橘園或易受凍的橘園用生石灰0.5千克、硫磺0.1千克、水3-4千克和食鹽20克調勻后用于主干涂白。
2.藥劑防治。選擇有效藥劑和掌握關鍵噴藥時期,果實和新梢在謝花后開始發病,應在4月底至5月初噴施首次藥劑。防治果實和枝梢黑點病,可選用安泰生(70%丙森鋅)5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77%氫氧化銅600倍液、70%甲托基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靈600倍液等均有較好效果。防治主干和枝條上的病斑,先用利刀刮除病部組織,再用75%酒精或10%純堿水消毒后再涂1:1:20波爾多液或常用殺菌劑30-50倍液保護傷口,傷口寬度達到主干或枝條周長1/5以上的須用薄膜包扎。
以上就是柑橘黑點病為害特點以及防治措施的所有介紹了,希望小編的分享能幫助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1988.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