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黃萎病,病原稱黃萎輪枝菌或黑白輪枝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主要發生在成株期,低洼地、種植密度大易發病。那么向日葵黃萎病癥狀有哪些?向日葵黃萎病怎么防治呢?小編就帶大家看看吧!
1、癥狀
向日葵黃萎病又叫半邊瘋、黑心病,是向日葵的重要病害。該病多從向日葵開花結果后發病,先是自下而上或從一側的葉片發病,隨后向全株發展,所以稱“半邊瘋”。初期葉緣及葉脈間出現褪綠黃斑,隨著黃斑的擴大,顏色也由黃色變為褐色。病株在晴天中午萎蔫,早晚恢復,經過一段時間后不在恢復,葉緣上卷,葉片變褐,并不斷由植株下部向上方發展,嚴重時病葉脫落、落花、落果或病株枯死。縱切根莖部,可見維管束變為黃褐色或棕褐色,故稱“黑心病”。在向日葵上引起黃萎病的癥狀有3種類型,即枯死型、黃斑型、黃色斑駁型。其中枯死型:植株矮化嚴重,葉片皺縮、凋萎、枯死脫落。病情擴展快,常致整株死亡;黃斑型:植株稍矮化,葉片由下而上形成掌狀黃斑,僅下部葉片枯死,植株不死亡;黃色斑駁型:植株矮化不明顯,僅少數葉片有黃色斑駁或葉尖、葉緣有枯斑,葉片不枯死。病情自下向上發展。
2、病原
向日葵黃萎病,病原稱黃萎輪枝菌或黑白輪枝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
3、侵染循環
該病菌以休眠菌絲、厚坦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土壤中病菌可以存活6年以上,在當地混有病殘體的肥料和帶菌土壤或雜草,借風雨、流水、人畜和農具等傳到無病田。翌年病菌從根部的傷口或直接從幼根表皮及根毛侵入,后在維管束內繁殖,并發展到枝葉,該病在當年不再進行重復侵染。
4、發病條件
主要發生在成株期,低洼地、種植密度大易發病,根據天氣預報情況,做好預測預報工作;一般在6月中旬平均氣溫為22 ℃左右,降水量比較多,氣象條件有利于該病的發生和蔓延。這時正值向日葵現蕾期,是黃萎病發生始期,提醒農民朋友要做好該病的防治工作。
5、農業防治
嚴格進行檢疫;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至少要有3年以上的輪作期,如與禾本科、豆科等作物輪作效果好;加強栽培管理,適期播種,合理密植,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性,及時清理田間病殘體,減少病源,發病的莖稈要及時燒毀,以防病害擴散蔓延。
6、化學防治
6.1 種子處理 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用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5%拌種,或用8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2%拌種。
6.2 土壤消毒 播種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3 kg/667 m2~1.5 kg /667 m2,拌適量細土30~50 kg制成藥土,撒在土壤表,然后進行翻地。
6.3 藥劑防治
6.3.1 葉面噴霧 發病初期,選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64%殺毒礬呆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7%可殺得101可濕性粉劑400倍液;20%龍克菌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14%絡氨銅可濕性粉劑25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進行葉面噴霧。
6.3.2 灌根 發病較重的田塊,用12.5%治萎靈乳油200倍液灌根,每株病株灌藥液100 mL,或用10%農抗120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用30%甲霜??f霉靈(瑞苗清)水劑2500倍液,或用80%乙蒜素乳油1000~2 000倍液灌根,注意:乙蒜素不能與堿性農藥混用,也不能用鐵容器配藥,現配現用,藥劑交替使用,隔7~10 d防治1次,連續防治1~2次。
以上就是向日葵黃萎病癥狀以及防治方法的所有介紹了,希望小編的分享能幫助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1988.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