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麻銹病在亞麻的各個生育期都可發(fā)生危害。在幼葉、莖上產生淡黃色的性子器和銹子器;開花前后,在葉和幼果上產生鮮黃色至紅黃色的夏孢子堆;生長后期,在下部的葉及莖桿病組織產生褐色至黑色的冬孢子堆,有時也產生在蒴果、小枝及花梗上。那么亞麻銹病病因是啥?亞麻銹病防治方法有哪些?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看看吧!
1 亞麻銹病的癥狀
銹病在亞麻生育期間均可危害,開花前癥狀較為明顯。先侵染上部葉片,后擴展到下部葉片、莖、枝及蒴果和花梗等部位。先侵染幼葉和嫩莖,病部呈淡黃色或橙黃色小斑,即性孢子器和銹孢子器,以后在葉、莖、蒴果上產生鮮黃色至橙黃色的小斑點為夏孢子堆。到成熟期則在患部表皮下產生許多密集的褐色至黑色有光澤的不規(guī)則斑點為冬孢子堆,莖上特別多,葉及萼片上較少,由于此病能使亞麻同化作用降低,影響種子產量,同時莖部病斑常使纖維折斷,不易剝離,影響產量和品質。
2 亞麻銹病病原菌
亞麻銹病病原菌為Melampsora Lini (Ehreb)Ler,擔子菌綱,銹菌目、柵銹菌科、柵銹菌屬。寄主范圍窄,是一種單主寄生的專性寄生菌,無中間寄主,整個生活史都在亞麻上進行。
2.1 性孢子
生于性孢子器內,被擔子侵染的亞麻組織畸形腫大,形成黃白色突起。在菌絲交錯的加厚組織內有兩種性孢子堆,在這些突起物中出現深黃性孢子器,內有圓形微小的性孢子。性孢子不能侵染植物,但能形成銹孢子器胚基,從胚基產生原生雙核體及雙倍菌絲體。
2.2 銹孢子
銹孢子器于性孢子器生成之后形成,黃色或橙黃色疣狀物,常裸生于葉片兩面,稍有突起,內含金黃色或銹色圓形銹孢子,以短串念珠狀集聚成層。
2.3 夏孢子
夏孢子堆成圓形或橢圓形,裸露,桔黃色,成熟時呈淡黃色,具有護膜,后在中央部分作不規(guī)則的開口,散出夏孢子。夏孢子總是出現于以密叢狀排列在表皮下的雙倍菌絲體上,球形、卵形、橢圓形至多角形,孢壁黃色,內含物呈桔黃色,在腰部周生芽孔,外壁生有很多小疣狀突起,大小為13-20×15-25μm。各孢子間有棍棒狀的絲狀體。
2.4 冬孢子
冬孢子堆黑色,有光澤,橢圓形或棱形,稍有突起,埋于寄主表皮下,破壞纖維。冬孢子很緊密地排列在寄主表皮下成一層,單細胞,無柄,呈圓錐形、三棱形至長圓筒形,表面光滑,褐色,大小為8-22×38-82μm。
2.5擔孢子
冬孢子冬季休眠之后從發(fā)芽孔深出細管,冬孢子的雙倍細胞核進入細管,進行兩次分裂,所得四個單倍細胞核之間出現隔膜,形成擔子,擔子內又形成能夠侵染亞麻幼苗的微小擔孢子。
冬孢子在寒冷條件下仍能越冬,而夏孢子不耐低溫,在東北和內蒙古冬季寒冷地區(qū)全部凍死。銹孢子與夏孢子萌發(fā)溫度范圍為1-27℃,適溫度為18-20℃。
3 亞麻銹病發(fā)生、發(fā)展
亞麻銹病以冬孢子在被害枝葉殘體上或種子上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來源。在條件適宜的春季,冬孢子萌發(fā)產生擔孢子,侵染亞麻的嫩葉和莖桿,一般感染后約兩周后即形成性孢子器,并再經4-10天出現銹孢子器,內生銹孢子,銹孢子從氣孔侵入亞麻葉而形成夏孢子堆,散出大量夏孢子,隨氣流和昆蟲傳播,到達健株上,再從氣孔侵入進行重復侵染。至生長后期在亞麻上形成冬孢子堆并以冬孢子在病株殘體和種子上越冬。
4 亞麻銹病發(fā)生條件
亞麻銹病是否流行,決定于品種的抗病性、菌源和菌量以及環(huán)境條件。
4.1 品種抗病性的影響
亞麻品種間對銹病抗性有較大差異,但目前一般栽培品種很少是高抗病的,品種抗病力低,是造成近年來銹病發(fā)生嚴重的原因之一。
4.2 氣候條件的影響
氣候條件與發(fā)病有密切關系,病株殘體上的冬孢子,翌年萌發(fā)產生擔孢子先侵染幼苗,約半月后形成性孢子器,4-10天形成銹子腔,產生大量銹孢子,再侵染上部葉片形成夏孢子堆,夏孢子在22℃下能存活一個月左右,靠氣流傳播,從氣孔侵入,以后夏孢子在田間循環(huán)侵染流行。侵染適溫度為18-20℃,夏孢子在水中發(fā)芽,因此在有風、霧或露水的潮濕天氣里,氣溫在18-20℃時,適宜夏孢子的傳播與侵染,每5-10天就能產生一代夏孢子,夏孢子可連續(xù)產生數代,病勢擴展迅速,而在涼爽干燥的天氣中,亞麻很少感染銹病。夏孢子只能侵染綠色多汁的亞麻,當亞麻開始成熟時,夏孢子堆則被冬孢子堆所代替。
4.3 土壤性質的影響
亞麻銹病的發(fā)展受土壤理化性狀影響很大,亞麻田地勢低洼,排水不良,易造成田間積水,土壤濕度增大,病害則加重。土質粘重,土壤板結,使幼苗出土困難,生長衰弱,銹病就嚴重。
4.4 耕作栽培條件的影響
在亞麻重茬、迎茬地塊,可使病菌在土壤內不斷積累,發(fā)病就重。深翻和精耕細作的麻田,麻株生長旺盛,抗病力強,發(fā)病就輕。缺乏營養(yǎng)及營養(yǎng)失調也是促成亞麻感病的誘因,如磷肥對根系發(fā)育有良好的作用,鉀肥能促進亞麻莖桿粗壯,在缺鉀、磷等的土壤內,亞麻銹病特別嚴重。過剩的氮素增加銹病感染率,而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施用,有利于提高產量和減輕病害的作用,特別在鉀肥不足的土壤內,適當均衡施肥效果更好,施肥不僅可提高寄主的抗性,而且對根際拮抗微生物數量的變化也有影響。
5 亞麻銹病綜合防治技術措施
根據亞麻銹病的性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防治此病必須采取“以種植抗銹良種為主,藥劑、栽培等防治為輔”的技術措施。
5.1 選育、利用抗病優(yōu)良品種和在無病田采種
亞麻柵銹菌和其它銹菌一樣,有高度專化性,有許多生理小種,在應用抗病品種時要注意生理小種的存在。亞麻不同品種間對銹病有明顯不同的抗性,故在引種和選種工作中,結合本地情況,選育抗銹品種,是切實可行的防治方法。通過篩選抗病資源,進行抗病育種,培育出高產、抗病材料,如“黑亞11號”、“黑亞12號”、“雙亞6號”屬于抗病品種,適于大面積種植。要在無病田中采種,并采取嚴格的檢疫措施,防止帶病種子傳播。
5.2 合理輪作
多年種麻的連作地塊不僅土壤理化性狀變劣,對麻株生長發(fā)育不利,而且土壤中的病原菌日積月累,增加了土壤感染度。因此,輪作、換茬十分必要,應采用五年以上輪作,嚴禁重茬、迎茬。東北麻區(qū)多以玉米、小麥、谷子、高粱、大豆等作物輪作,是防治亞麻銹病的有效措施。
5.3 加強栽培管理
種植亞麻要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松、保水肥、排水良好的地塊,深翻和精耕細作,合理密植,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施用,田間雜草,及時防治蟲害,培育壯苗,促進亞麻的生長,以提高植株抗病力。收獲后亞麻殘體,切忌在下年種亞麻地塊漚麻,以減少菌源。
5.4 藥劑處理
在缺乏抗病品種的地區(qū),應根據測報,及時進行藥劑防治。
亞麻銹病的初次侵染源來自種子帶菌,播前種子用藥劑處理是十分必要的,用種子重量0.3%的粉銹寧拌種, 根據病情和氣候情況,在病害發(fā)生初期,及時進行噴藥,可抑制病害的發(fā)生流行。亞麻苗高15cm和現蕾期各噴一次藥,常用藥劑以200PPm有效成分的粉銹寧藥液防治效果可達73.3%,也可用敵銹鈉和20%萎銹靈乳劑,濃度都是500倍液,防治效果也顯著。
以上就是亞麻銹病病因以及防治方法的所有介紹了,希望小編的分享能幫助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1988.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