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種植是冬天常見的一種種植方式。但是大棚種植也會經常出現病蟲害。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比較典型的甜瓜細菌性葉斑病、番茄潰瘍病、茄子綿疫病以及辣(甜)椒果腐病等四種病蟲害。
甜瓜小綠點——細菌性葉斑病
細菌性葉斑病一般在春、秋兩茬甜瓜上發生較重,造成甜瓜嚴重減產。此病還可為害黃瓜、冬瓜、絲瓜、苦瓜等蔬菜。
田間表現:細菌性葉斑病侵染甜瓜果實,常造成發病處果皮呈綠色不轉色。遠遠看去,果實表皮密密麻麻著生小綠點。仔細觀察,病表皮著生近圓形、水浸狀、稍凹陷的病斑,病斑處易潰爛、裂口,剖開果實內部變腐敗狀,有臭味。病菌可向內一直擴展到種子,使種子帶菌。
發病規律:在甜瓜瓜碼迅速膨大期及轉色初期易發生細菌性葉斑病。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易發病,常與其它病菌復合感染引起甜瓜瓜腐現象。病菌主要通過傷口或氣孔、水孔侵入,果面有結露時發病重、傳播快。
防治方案:物理防治,重在控濕。澆水時,防止大水漫灌,盡量避免地面有積水。尤其是在瓜碼迅速膨大期及轉色初期。注意通風降濕,尤其是澆水后棚內濕度驟增,應在澆水后前兩天提高棚溫排濕。縮短植株表面結露時間,注意在露水干后進行整枝等農事操作,并且操作完成一定要打藥防病。
藥劑防治:由于種子可帶菌致病,因此首先要進行種子消毒處理。播前用50-52℃溫水浸種30分鐘后催芽播種。或選用種子重量0.3%的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嘉美金點10g拌種。
防治細菌性病害的藥劑很多,以鏈霉素、新植霉素和銅制劑為主。鏈霉素、新植霉素是內吸性藥劑,以預防為主;而銅制劑是觸殺性的,發病后噴灑多能抑制住病害的進一步擴展。建議噴用3000倍鏈霉素或新植霉素預防細菌性病害,如發現有細菌病害發生,可噴用龍克菌(噻菌酮)600倍或DT500倍防治,其中龍克菌與DT對細菌和真菌都有效,故可真菌細菌一塊殺,一藥兼治兩病。
注意:可殺得噴灑藥量過大或噴灑次數過多容易導致果面出現小斑點,葉片變厚變硬,菜農應慎用。
菜農經驗:鞏師傅種植甜瓜多年,據鞏師傅反映:采取套袋生產的甜瓜,由于植株結露和棚內滴水現象,不少甜瓜套袋內會有積水,這些瓜體發病就格外嚴重。另外,套袋口系不緊的瓜碼發病格外重一些。因此,菜農發現上述情況時,應及時排出袋內積水、系緊袋口,以減少發病幾率。
番茄白泡泡——細菌性潰瘍病
田間表現:綠果期發病,初期可見果面有很淺的白色圓圈,圈內有一淡褐色突起小點。果實轉紅后,病果表面可見略隆起的白色圓點,中央為褐色木栓化突起,稱為“鳥眼斑”。有時病斑連在一起形成不定形的病區。“鳥眼斑”是病果的一種特異性癥狀。
細菌性潰瘍病還可侵染番茄幼苗以及成株期植株莖部。果柄受害多由莖部病菌擴展而致其韌皮部及髓部呈現褐色腐爛,可一直延伸到果內,致幼果滯育,皺縮,畸形,使種子不正常和帶菌,有時從萼片表面局部侵染,產生壞死斑,病斑擴展到果面。
發病規律:病菌主要由各種傷口侵入,也可從植株莖部或花柄處侵入。病菌傳播主要靠種子、分苗移栽及整枝打杈等農事操作進行。棚內內溫暖潮濕,結露持續時間長或棚內滴水嚴重的棚室,發病重。
防治方案:該病以防為主,一旦發病,往往果實商品性大大折扣。種子消毒,用55℃溫水浸入30分鐘。整枝打杈時,應在睛天上午無露水時進行防止病菌侵染傷口。青果核桃大小時,易發病,此期應及時噴灑農用鏈霉素等藥劑防治。
藥劑防治:藥劑主要是銅制劑及鏈霉素類,施藥時注意藥劑的輪換使用權,以防病菌產生抗性而影響防效。
菜農經驗:防治藥劑可以選擇加瑞農,此藥劑可兼職細菌性潰瘍病和葉霉病。
茄子掉蛋——綿疫病
茄子綿疫病,俗稱“爛果”、“掉蛋”、“水爛”等,發病后擴展迅速,常引起大批爛果,是茄子生產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田間癥狀:此病常造成茄子果實整個從果柄處脫落。接近地面的果實先發病,受害果面呈現水漬狀圓形斑點,后來擴延至整個果實,病斑邊緣不分明,稍凹陷,呈深褐色,在高濕條件下,病部表面密生白色絮狀霉層。
發病規律:高溫、高濕的環境特別適合茄子綿疫病侵染。當棚內溫度在25-35℃,濕度大或有滴水現象時,棚內發病較重。徒長植株發病重。
防治誤區:不少菜農將茄子綿疫病誤認為是菌核病,防治時貽誤了時機,防治效果差。兩者的區別在于:綿疫病病斑濕度小時無白毛,濕度大時有稀疏白色棉絮狀毛。而菌核病則生濃密的白色霉層,后期有黑色菌核,綿疫病爛果快、數量大、易掉蛋。而菌核病爛果慢、數量少、不掉蛋。
菜農經驗:菜農趙師傅的茄子棚內很少發生綿疫病,他分析主要是以下工作做得好:
一是定植茄子前施足完全腐熟的有機肥,并起壟定植。
二是盡量通風排濕。一般來說,早上拉棚后一小時,只要外界溫度適宜,放風后棚內溫度不急劇下降,就應打開放風口,15-20分鐘后關閉。當溫度上升到33℃時再次放風,待半個小時再關閉放風口,等棚內溫度再次上升到33℃時再打開放風口,如此反復兩次,排濕效果較好。
三是平時管理細致。發現棚內有老葉、病葉、病果等,要及時出棚外深埋,避免在棚內再次侵染。四是及時用防治。可選用70%丙森鋅(安泰生)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2.2%霜霉威水劑600倍液、60%氟嗎·錳鋅(滅克)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7-10天一次,防治2-3次即可。
辣(甜)椒果腐病
田間表現:主要為害果實。近成熟的果實或靠近地面成熟的果實易感病。果實染病后迅速出現大面積軟化,濕度大時,病部長出較密的白色霉層,病果迅速腐爛。
發病規律:棚內高濕條件下如澆水后或碰到連陰雨天氣時發病重。在果實轉色期前后發病重。
防治誤區:細菌性黑斑病與果腐病發病癥狀相似,應正確區分。甜椒黑斑病,病果成熟時果實上產生暗綠色油漬狀斑點,遇有連陰雨雪天氣,整個果實除表皮外迅速腐爛;干燥條件下形成油漬狀病斑,逐漸變成褐色,壞死斑。病斑易出現二次侵染。
防治方案:物理防治:由于高濕條件下上述病害發病重,因此在發病嚴重時期,藥劑防治的同時還要結合降低棚內濕度的環境調控措施進行防治病害,如提溫降濕等措施。要注意在棚內濕度大時,減少整枝次數,減少傷口,以減少病菌的侵染。
化學防治:可噴灑53.8%可殺得1000倍或DT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隔10天左右一次,連續防治2-3次。
黃瓜小黃點——褐斑病
說起黃瓜小黃點,近兩年不少菜農家的黃瓜深受其害。此病發病迅速,很快整株黃瓜葉片布滿小黃點,而且此病防治起來很困難,不少菜農對此頭疼不已。
田間表現:初發病時,葉面生出灰褐色小斑點,但斑點不明顯,在陽光下可見葉片背面有針尖大小的小黃點。后病斑逐漸擴展開成大小不等的圓形或近圓形邊緣不整的淡褐色或褐色病斑。后期病斑發展,中部顏色變淺,有時呈灰白色,邊緣灰褐色,病斑部位凹陷,呈“魚眼狀”。
發病規律:該病多發生在植株上部葉片,且發展迅速,2-3天便可蔓延至頭頂。該病在棚內溫度25-27℃、高濕或通風透氣不良的情況下易發病。
防治方案:一般來說,黃瓜植株早衰、抗病能力減弱的植株發病尤為嚴重。而褐斑病一旦發生后,用藥劑控制非常困難。所以,在生產中來防治褐斑病,除了藥劑防治外,還要從養護根系、莖蔓和葉片入手,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抗逆性。
菜農丁師傅就是通過加強黃瓜日常管理,提高黃瓜植株抗病性,從而減少黃瓜發生小黃點的。去年一年,他家的黃瓜幾乎沒有上過小黃點。據了解,他是這樣做的:
首先,定植后要注意蹲苗。可用嘉美紅利+惡霉靈淋根或灌根,以此來培育壯苗,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其次,蘸瓜要合理。生產中不少菜農為了追求產量,見瓜就蘸,造成植株營養生長大大減弱,進而造成植株早衰。特別是靠近生長點15厘米處的幼瓜不能蘸。一般來說,每株黃瓜保留“大、中、幼”3支瓜條。
再次,要注意養護根系,防早衰。小編在下鄉采訪時,了解到不少菜農沖施的肥料含有激素,這樣的肥料施用后黃瓜雖短時間內可以見到效益,但植株會迅速衰老,后期產量大打折扣。提醒菜農朋友要沖用一些營養成分含量高的有機營養肥料,如嘉美紅利、海力寶等,既調理土壤,補充營養,又養根護根,增產增收的效果非常好。
藥劑防治:在選擇時要兩種農藥混配,且要遵循保護性藥劑+內吸性藥劑的原則,菜農反映用500倍的甲基硫菌靈混500倍的百菌清噴灑效果較好。
茄子小黑點——褐色圓星病
侵染茄子葉片,造成葉片上著生很多黑褐色小點的現象,菜農稱之為“小黑點”。生產中,侵染茄子葉片產生小黑點的病害多達十幾種。但主發病害時褐色圓星病。
田間表現:褐色圓星病侵染茄子葉片初期為紅褐色小斑點,病斑擴展后,中央褪為灰褐色,病斑中部有時破裂,邊緣仍為褐色或紅褐色,病斑上可見灰色霉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