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蘭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蔬菜,味道鮮美可口,營養豐富。猝倒病是西蘭花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害,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嚴重影響西蘭花的正常生長,本文將為大家介紹西蘭花猝倒病的防治技巧。
癥狀種子發芽后出土前染病多爛種,出土后染病于近土表處出現水漬狀,變軟,表皮易脫落,病部縊縮,迅速擴展繞莖一周,菜苗倒伏,造成成片死苗。
病原Pythiumaphanidermatum(Eds.)Fitzp.稱瓜果腐霉,屬卵菌。菌絲體生長繁茂,呈白色棉絮狀;菌絲無色,無隔膜,直徑2.3-7.1微米。菌絲與孢囊梗區別不明顯。孢子囊絲狀或分枝裂瓣狀,或呈不規則膨大。大小63-725×4.9-14.8微米。泡囊球形,內含6-26個游動孢子。藏卵器球形,直徑14.9-34.8微米,雄器袋狀至寬棍狀,同絲或異絲生,多為1個。大小5.6-15.4×7.4-10微米。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滿器,直徑14.0-22.0微米。該菌在年平均氣溫高的地方出現頻率較高,此外P.spinosumSaw.稱刺腐霉,屬卵菌。也是該病病原。在CMA上無特殊形狀。在PCA上略呈放射狀。主菌絲寬8.0微米,蔓延在細胞間或細胞內:孢子囊球形或近球形,平滑或具刺,頂生或間生,大小14-33微米,萌發時生1-3個芽管,未見游動孢子;藏卵器球形至亞球形,其上密生上下粗細均一、長短不一、直而不彎的指狀刺,個別刺少或無,大小17-24微米,頂生或間生;雄器1個,典型的同絲生具柄,雄器生在藏卵器柄內或主桿菌絲內,大小12-32×3-5微米:卵孢子滿器,偶近滿器,卵孢子無色,球形,大小12-21微米。據寧夏檢測該菌引致辣椒猝倒病死苗率占83%;瓜果腐霉占84%;腐霉占80%。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P.aphanidermatum等腐霉菌引起猝倒病,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厘米表土層越冬,并在土中長期存活。翌春,遇有適宜條件萌發產生孢子囊,以游動孢子或直接長出芽管侵入寄主。此外,在土中營腐生生活的菌絲也可產生孢子囊,以游動孢子侵染幼苗引起猝倒。田間的再侵染主要靠病苗上產出孢子囊及游動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濺附到貼近地面的根莖上引致更嚴重的損失。病菌侵入后,在皮層薄壁細胞中擴展,菌絲蔓延于細胞間或細胞內,后在病組織內形成卵孢子越冬。病菌生長適宜地溫15-16℃,溫度高于30℃受到抑制;適宜發病地溫10℃,低溫對寄主生長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動,尤其是育苗期出現低溫、高濕條件,利于發病。當幼苗子葉養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實之前是感病期。這時真葉未抽出,碳水化合物不能迅速增加,抗病力弱,遇有雨、雪連陰天或寒流侵襲,地溫低,光合作用弱,幼苗呼吸作用增強,消耗加大,致幼莖細胞伸長,細胞壁變薄病菌乘機侵入。因此,該病主要在幼苗長出1-2片葉發生。福州地區3-6月播種的都會發病,尤以3-4月育苗或棚室地熱線溫床育苗易發病,該病發生情況與苗床小氣候關系密切,其中主要是濕度、苗床低洼、播種過密不通風、澆水過量床土濕度大、苗床過熱易發病。反季節栽培或夏季苗床遇有低溫高濕天氣或時晴時雨發病重。A.brassicicola是由帶菌種子傳播的,種子發芽后引致幼苗染病,一般本田期不產生明顯的癥狀,但種子上的病菌可在植株上增殖或群集,引起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生長后期或采種株爆發嚴重的病害,尤其是南方氣溫高、雨量多的地區或反季節栽培該病易流行。
防治方法(1)對P.aphanidermatum嗜高溫菌引起猝倒病為主的地區,可用0.2%的40%拌種雙粉劑拌種或土壤處理。藥劑處理土壤方法為培育壯苗防止猝倒病,播種后應蓋一層營養土,澆足水后蓋膜保溫保濕,出苗后噴0.2%-0.3%的磷酸二氫鉀2-3次,增強抗病力,必要時可噴灑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800倍液;(2)對A.brassicicola引起的猝倒病,提倡用0.2-0.3%的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70%代森錳鋅干懸粉劑或60%防霉寶(多菌靈鹽酸鹽)超微可濕性粉劑拌種。防效優于土壤處理或澆灌。(3)必要時澆灌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900倍液。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為了讓廣大農藥肥料行業用戶能夠更好的學習、交流、研討、創新和發展,火爆農化招商網創建了一系列QQ交流群,希望廣大用戶誠信合作,財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