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田經濟作物,而棉花棉苗紅腐病是棉花種植過程中一種常見的病害,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導致棉花嚴重減產,本文將為大家介紹棉花棉苗紅腐病的防治技巧。
癥狀:我國各棉區均有發生,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棉區受害重,遼河流域也有發生。苗期、鈴期均可染病。苗期染病幼芽于出土前受害,芽變為紅褐色腐爛。出土后受害棉苗根部的根磁、側根變黃,后變黑褐色腐爛。幼莖染病導管變為暗褐色,近地面的幼莖基部出現黃色條斑,后變褐腐爛,幼根、幼莖腫脹,子葉、真葉邊緣產生灰紅色不規則斑,濕度大時其上面產生粉紅色霉層,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生產上早播的棉田或遇低溫多雨天氣,根部腐爛嚴重的,造成死苗。成株莖基部染病產生環狀或局部褐色傷痕,皮層腐蝕,木質部呈黃褐色。棉鈴染病參見棉鈴紅腐病。
病原:Fusariummoniliformevar.intermediumNeishetLeggett稱串珠鐮刀菌中間變種;F.semitectumBerk.etRav.稱半裸鐮刀菌F.avenaceum(CordeexFr.)Sacc.稱燕麥鐮刀菌,F.graminearumSchwabe稱禾谷鐮刀菌等多種真菌,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F.moniliformevar.intermedium在PDA培養基上菌落絨狀,粉紅、淡紫或玫瑰色。產隱細胞單瓶梗或復瓶梗并存。小型分生孢子單胞,卵形或窄瓜籽形,串生或假頭生,大小5.3-10.8×2.7×4(μm)。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隨病殘體或在土壤中腐生越冬,病菌產生的分生孢子和菌絲體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苗期初侵染源還可以是附著在種子短絨上的分生孢子和潛伏于種子內部的菌絲體,播種后即侵入為害幼芽或幼苗。該菌在棉花生長季節營腐生生活。鈴期分生孢子或菌絲體借風、雨、昆蟲等媒介傳播到棉鈴上,從傷口侵入造成爛鈴,病鈴使種子內外部均帶菌,形成新的侵染循環。紅腐病菌在3-37℃溫度范圍內生長活動,***適20-24℃。高溫對侵染有利。潛育期3-10天,其長短因環境條件而異。日照少、雨量大、雨日可多造成大流行。苗期低溫、高濕發病較重。鈴期多雨低溫、濕度大也易發病。棉株貪青徒長或棉鈴受病蟲為害、機械傷口多,病菌容易侵入發病重。棉鈴開裂期氣候干燥,發病輕。
防治方法:(1)選種健康無病的棉種。(2)注意清潔田園,及時拔除病菌,及時田間的枯枝、落葉、爛鈴等,集中燒毀,減少病菌的初侵染來源。(3)適期播種,加強苗期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術,促進棉苗快速健壯生長,增強植株抗病力。(4)加強棉田管理,及時防治鈴期病蟲害,避免造成傷口,減少病菌侵染機會。(5)種子處理。每100kg棉種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kg。(6)鈴期防治。一是結合防治其它病害進行兼治。二是及時噴灑1∶1∶200倍式波爾多液或50%甲基硫菌靈(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每66m2噴對好的藥液100-125L,隔7-10天1次,連續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