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田糧食作物,在高粱種植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病害的侵襲,其中高粱矮花葉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病害,本文將為大家介紹高粱矮花葉病的防治方法,希望對大家種植高粱有所幫助。
癥狀:高粱紅條病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生,后期發生較重。田間癥狀分花葉型、壞死型和 混合型3種;ㄈ~型受害葉呈條狀褪色,與正常組織黃綠分明,沿側脈向上擴展,出現褪綠的小條點,后發展成條斑或成斷續的虛線條狀。后隨病斑擴展,病葉呈淡綠色,夾雜有深綠色的條點或斑塊,一般不變紅,形成斑駁花葉。壞死型上述條紋變紅即成為紅條,褪綠斑變紅或紅條融合即出現紅葉。紅條部分失水壞死。有些品種心葉變黃,后變成紫紅色或紅色卷曲。有的品種心葉未見顯癥,僅下部葉片先變紫色或部分失綠,部分沿脈出現平行的紫紅色條紋,呈紅條狀。混合型心葉出現紅色枯死條斑或擴展成枯死條斑。病株矮化或枯死。該病近年在河北、遼寧、京津地區蔓延迅速,且有日趨嚴重之勢,生產上應予以注意。
病原:Maize dwarf mosaic virus—B 簡稱MDMV—B,稱玉米矮花葉病毒B株系,屬病毒。病毒粒體長條狀,國外報道大小750—825×12—15(nm),國內為625—850nm,其中750×13nm居多。在病葉超薄切片上觀察到風輪狀及束狀內含體。鈍化溫度54℃,稀釋限點1000倍液,20℃體外存活期3天。除侵染高粱外,還可侵染玉米、谷子、糜子、雀麥草、狗尾草、稗、虎尾草等12種植物。有專家測定,在所有寄主上都能引起花葉癥的,是由MDMV—G病毒引起的;紅條壞死型系由MDMV—B病毒引起的。南方的高粱受ScMV侵染后也能弓t發紅條病。紅條或紅葉癥狀的出現與品種、受侵時期及氣溫等多因子有關,3葉期以前染病易形成枯心死苗。成株期多表現花葉,但若21℃以下低溫天氣持續時間長,就可能出現紅條或紅葉壞死,若氣溫升高病情不再擴展。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高粱品種954066B種子可帶毒,但傳毒率僅0.03%。在田間病毒主要靠麥二叉蚜、禾谷纜管蚜、桃蚜、玉米蚜等傳播。華北春播高粱苗期主要傳毒介體是麥二叉蚜,其次是桃蚜;夏播高粱苗期主要由禾谷纜管蚜和玉米蚜傳播。因此田間傳毒蚜蟲發生量是影響該病發生和流行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如千金白、粘高粱、河北一16等均表現抗病。農家品種和雜交高粱也較抗病。掃帚高粱高度抗病。
(2)建立無病留種田,防止種子帶毒。間苗、定苗時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減少菌源,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3)在高粱成熟條件下,適當晚播。
(4)及時防治高粱田蚜蟲,發現蚜蟲遷入高梁田時及時噴灑50%抗蚜威超微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或10%吡蟲啉(一遍凈)可濕性粉劑3000一3500倍液。
(5)必要時可試噴0.5%菇類蛋白多糖水劑(原稱抗毒劑1號)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5%病毒必克可濕性粉劑500一7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