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是生活中常見的蔬菜,青枯病是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害。那么馬鈴薯青枯病應該怎么防治呢?本文將為大家詳細介紹馬鈴薯青枯病的防治方法。
馬鈴薯青枯病癥狀
青枯病是一種細菌性維管束病害,在馬鈴薯整個生長期都可發生,但因苗期溫度低,不宜青枯病發育,所以癥狀不表現或表現不明顯,在現蕾、開花期癥狀明顯,特別在溫暖潮濕、降雨充沛的環境下發病。病害發生時,先是植株頂部嫩葉或花蕾出現萎蔫,緊接著主莖或分枝的上部枝葉出現急性萎蔫,開始早晚能恢復,持續4-5天后,全株莖葉全部萎蔫枯死,但葉片仍保持綠色,只是顏色稍淡,俗稱青枯病。病菌侵染植株維管束,使莖基部和根部維管束變褐,用手擠壓橫斷面,有污白色菌膿從斷面滲出。切開病薯可見維管束變褐,不需擠壓切面上的滲出白色菌膿,但皮層和薯肉從維管束處不分離,這是青枯病的主要特征。發病嚴重時表皮龜裂,髓部潰爛如泥。
馬鈴薯青枯病防治方法
(1)選擇種植抗病的早熟品種。
(3)輪作倒茬。與禾谷類實行3-4年以上輪作,實行間套輪作或水旱輪作,致使土壤中的病菌失去寄主而喪失活力,間種套作也能減少病株間的蔓延,能明顯減輕病害。
(4)加強栽培管理。選土層深厚、透氣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施入腐熟有機肥和鉀肥,控制土壤含水量,種薯播種前做催芽處理,以淘汰出芽緩慢細弱的病薯減少發病,大薯切塊后用殺菌劑和草木灰拌種殺菌,采用高壟栽培,避免大水漫灌。
(5)及時拔除田間病株,作好病殘株處理。當田間發現萎蔫植株或部分萎蔫植株時,連基部泥土、薯塊一起產出深埋或燒毀,病穴周圍撒施生石灰粉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