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安徽省壽縣劉先生來電話說,當地水稻褐飛虱發生嚴重,經過前期多次打藥后,田間褐飛虱數量得到了一定控制,但田間仍然有很多褐飛虱,而且多次打藥讓農民心生厭煩,很多農民都問,這褐飛虱究竟要打藥防治到哪一天。興化市臨城鎮種田大戶謝如進9月11日來電話問,現在氣溫降低了,稻田里的褐飛虱會不會停止生長發育,還要不要用藥防治褐飛虱。據了解,他家的直播稻在8月底齊穗,現在處于灌漿初期。另有讀者來電話問,褐飛虱什么時候從稻田向外遷出。
一、10℃左右褐飛虱也能正常活動
有關研究表明,在自然變溫條件下,褐飛虱卵期胚胎發育的起點溫度為10.6℃。褐飛虱卵在25℃左右孵化率,達91.5%,完成胚胎發育所需的時間與氣溫高低有密切關系,在15℃、20℃、25℃、28℃及29℃恒溫下卵期分別為26.7、15.2、8.2、7.9及8.5天,在28℃左右卵期短。在12-13℃條件下褐飛虱4齡和5齡若蟲均能正常生活與活動。褐飛虱長翅型雄成蟲正常活動的溫度范圍為9-30℃,長翅型雌成蟲為10-32℃。在20-33℃溫度范圍內,隨著溫度升高,成蟲壽命縮短。褐飛虱雌成蟲壽命在25℃下為22天,在17-20℃時壽命長達30天。氣溫較高時,褐飛虱雌成蟲的產卵率較高。褐飛虱雌成蟲產卵盛期歷時10-15天,產卵高峰期通常持續6-10天。如果氣溫低于17℃,褐飛虱卵巢管不能發育,但將這些成蟲每天只放在較低溫度下幾小時,幾天后,它們在低于17℃的溫度下也能產卵。
二、9月中旬至10月上旬褐飛虱外遷
褐飛虱在北緯25°以北不能越冬,每年蟲源逐代、逐區呈季節性南北往返遷移,受季風進退的氣流制約。一般每年3月下旬至5月份,隨西南氣流由中南半島遷入兩廣南部發生區(北緯19°到北回歸線),在該區繁殖2-3代,于6月份早稻黃熟時產生大量長翅型成蟲隨季風北遷,主降于南嶺發生區(北回歸線至北緯26-28°),7月中下旬南嶺區早稻黃熟收割,再北遷至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區。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區水稻黃熟時產生大量長翅型褐飛虱,隨東北氣流向西南回遷。在我省,北部地區褐飛虱從稻田南遷的時間比南部地區早,在沿江、蘇南地區常出現來自山東、淮北等地的褐飛虱成蟲回遷峰。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外來蟲源區,每年蟲源遷入的遲早和數量對當地褐飛虱的發生早遲、世代數和發生程度有較大影響。
南京農業大學資深褐飛虱研究專家程遐年教授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以前我省種植雙季稻時褐飛虱大發生的年份,一直到國慶節還要打藥防治褐飛虱,有“站在田頭迎國慶”的說法。褐飛虱在氣溫下降到20℃以下時活動能力和生長發育會受到較強抑制。近期我省氣溫有所下降,褐飛虱的活動可能受到一定抑制,但如果沒有較強的北方冷空氣南下,褐飛虱不會大量遷出,而且今年我省很多地方直播水稻播種遲,成熟遲,稻田食料充足,稻飛虱遷出時間也會相應推遲。
稻田中只有長翅型褐飛虱成蟲會外遷,短翅型成蟲和若蟲不會遷出田外,仍能對水稻造成危害。生產上主要看田間稻飛虱的蟲量,達到防治指標就要用藥。水稻后期褐飛虱防治指標一般為每百穴1000頭,也就是一穴有10頭左右。離收獲期不遠的水稻,莖稈等組織老化,耐褐飛虱危害的能力較強,防治指標可以適當提高。離收獲還有1個月以上的水稻,為減少打藥次數,宜將毒死蜱、丁硫克百威、異丙威等性好的藥與撲虱靈、銳勁特等持效期較長的藥混合使用。離收獲時間較短的水稻,考慮到農藥殘留問題,宜在氣溫較高時放干田水,用熏蒸效果好、殘效期短的敵敵畏拌毒土撒施,熏殺害蟲。但應注意,氣溫低時用敵敵畏熏蒸效果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