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銹病又名赤星病,是梨樹區(qū)普遍發(fā)生的一種病害,可引起早期落葉、新梢龜裂易折斷、幼果病斑等危害。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梨銹病的防治方法。
梨銹病癥狀
葉片發(fā)病初期在其正面產(chǎn)生橙黃色近圓形的小點,后逐漸擴大為病斑。其上密生針頭大的橙黃色小粒(性子器),分泌淡黃色粘液。粘液干后,小粒變?yōu)楹谏2“弑趁媛∑穑龀鯙榈S褐色,后為淡灰色的毛狀物(銹子器),長約5至6毫米。毛狀物破裂,散出大量黃褐色粉末(銹孢子)。之后病斑變黑,葉片枯焦脫落。葉柄受害形成橙黃色隆起紡錘形病斑。幼果受害后形成近圓形病斑,初為黃色,后為褐色。其上生有黃色毛狀的銹子器,果實生長停滯或畸形。
梨銹病發(fā)病規(guī)律
梨銹病菌以多年生菌絲體在檜柏病部組織中越冬。一般在翌年的春季開始顯露冬孢子角。春季降雨時,冬孢子角吸水膨脹,成為舌狀膠質塊。冬孢子萌發(fā)后,產(chǎn)生有隔膜的擔子,并在其上形成擔孢子。擔孢子隨風飄散。從梨樹發(fā)芽到幼果形成這一段時間內(nèi),擔孢子散落在嫩葉、新梢、幼果上,遇到適宜的條件就萌發(fā),產(chǎn)生侵染絲,直接從表皮細胞中侵入,也可以從氣孔中侵入,侵入的過程需要幾個小時。當氣溫達到15℃時,并在有水的條件下,擔孢子需要1個小時完成侵染。梨樹自展葉開始到展葉20天內(nèi)容易感染,展葉25天以上,葉片一般不易感染。梨銹病的潛育期為6-10天,其長短除受溫度的影響外,還受葉齡影響。葉齡越長越不易感染梨銹病。梨銹病的發(fā)病輕重還與檜柏的多少、距離的遠近有關,尤其與距梨樹栽培區(qū)1.5-3.5㎞范圍內(nèi)的檜柏關系。在有檜柏存在的條件下,病害的流行還受氣象因素的影響。病菌一般只能侵染幼嫩組織。一般4月中旬是冬孢子的發(fā)芽盛期,常與梨樹的盛花期一致。一般3月上中旬的氣溫高,冬孢子的成熟也就早。此外雨水的多少也直接影響梨銹病的發(fā)病狀況,2-3月份的氣溫和3月下旬至4月下旬降雨,是影響當年梨銹病的重要因素。
梨銹病防治措施
1、轉主寄主:梨園周圍5千米以內(nèi)的檜柏、龍柏等轉主寄主,是防治梨銹病有效的措施。在新建梨園時,應考慮附近有無檜柏、龍柏等轉主寄主存在,如有應全部,若數(shù)量較多,且不能,則不宜作梨園。
2、鏟除越冬病菌:如梨園近風景區(qū)或綠化區(qū),檜柏等轉主寄主不能時,則應在檜柏樹上噴殺菌農(nóng)藥,鏟除越冬病菌,減少侵染源。即在3月上中旬(梨樹發(fā)芽前)對檜柏等轉主寄主先剪除病癭,然后噴布4-5波美度石硫合劑,以抑制冬孢子的萌發(fā)。在重發(fā)生區(qū),于梨樹展葉期和落花后各噴一次殺菌劑,以防止擔孢子的侵染;藥劑有1:2:200倍波爾多液、15%粉銹寧等。
3、增濕抗旱:每年5月中旬--6月下旬,如遇連續(xù)高溫,干旱氣候,應及時進行增濕抗旱,有灌溉條件的果園要進行全園灌水,無灌溉條件的可以早晚對每株果樹進行清水噴霧,增加果園濕度,噴霧后全面噴施新高脂膜,利用成膜物質保護土壤和樹體自身營養(yǎng)水分不易蒸發(fā),同時防止外界氣候、農(nóng)藥對果實的侵害,降低梨銹病的病果率。
4、果實套袋:在花后40--50天內(nèi),對果實進行全園套袋。這項措施一方面可以提高果實的外觀品質,降低農(nóng)藥和有害粉塵對果實的污染,另一方面,能有效防止梨銹病的發(fā)生。
梨銹病用什么藥
在梨樹上噴藥,應掌握在梨樹萌芽期至展葉后25天內(nèi),即擔孢子傳播侵染的盛期進行。一般梨樹展葉后,如有降雨,并發(fā)現(xiàn)檜柏樹上產(chǎn)生冬孢子角時,噴1次20%粉銹寧乳油1500-2000倍液,隔10-15天再噴1次,可基本控制銹病的發(fā)生。若控制不住,必須追加20%氟硅唑咪鮮胺800倍液,若防治不及時,可在發(fā)病后葉片正面出現(xiàn)病斑(性孢子器)時,噴20%粉銹寧乳油1000倍液加高科20%氟硅唑咪鮮胺800倍液,可控制危害,起到很好的效果。從梨展葉開始至5月下旬止,可噴1:2∶200—240倍波爾多液;或70%大生M-45800倍液進行保護。如已經(jīng)發(fā)病可噴20%粉銹寧600倍液,12.5%烯唑醇3000倍液,10%氟硅唑1200-1500倍液進行防治,注意開花期不能噴藥,以免產(chǎn)生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