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砂皮病是柑橘樹脂病的一種類型,根據發生部位和時期的不同,樹脂病又包括發生在枝干上流膠病,貯藏期果實上的蒂腐病等。
近年來,柑橘砂皮病的發生比較普遍,葉片、果實受害后在表面形成砂粒狀麻點,嚴重影響光合作用及果實外觀,一旦發生,防治苦難。病果地頭批發價低得可憐,嚴重影響種植農戶的效益。
砂皮病主要危害柑橘的梢枝、葉片及幼果,受害表面散生許多黃褐色或黑褐色小粒,密集成片,手摸感到粗糙,凹凸不平。
發生流行特點:
流行途徑
● 柑橘砂皮病病原菌有三種,均為弱寄生菌。病菌是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枯枝、枯樹皮及病樹枝干、葉等病組織上越冬。
● 次年春季溫度15~30℃,多雨潮濕時,越冬病菌開始大量繁殖,并借助風、雨、露水等傳播到新梢、嫩葉和幼果上。
流行規律
柑橘砂皮病全年均可發生流行,夏秋雨水多為發病高峰期,冬春嚴寒時柑橘受凍害也是誘發砂皮病的主要原因。
春梢期:危害新梢、葉片
謝花期:危害幼果
夏梢期:危害夏梢和果實
果實發育期:葉片、枝梢、果實
秋梢期:危害新梢、果實
流行原因
● 施肥不當,土壤通透性差,樹勢差,易感病。
● 管理粗放,柑橘園過密或修剪不及時,導致柑橘園通風透光條件差,易感病。
● 排水不良,易引起樹勢衰退,樹體抵抗力下降,易感病。
關于砂皮病的認識誤區:
弱寄生性病害
柑橘砂皮病病原菌,有性態為柑橘間座菌,無性態為柑橘擬莖點霉菌,均屬于弱寄生菌。
弱寄生性病害是指植株被寄生性較弱的真菌、細菌侵染后所引發的病害。該類病害的發生常與植物遭受環境脅迫有關,而且一旦發生,往往具發生普遍、危害嚴重、難以防治等特點。
而無論哪種環境脅迫,如高溫、凍害、旱澇或是其他病蟲侵害等,均會不同程度的影響樹勢,給砂皮病以可乘之機。
所以要防好砂皮病,加強栽培管理,穩固樹勢顯得尤為重要。
砂皮病的小黑點到底是什么?
由于砂皮病病原菌是一種弱寄生真菌,病菌入侵后,很快受到寄主的防衛反應:分泌膠狀物質包圍病菌,同時油胞破裂并釋放揮發性化合物殺死病菌,致使病菌的擴展受到限制,被感染組織形成突起且肉眼可見的黑點。
簡單來說,柑橘砂皮病的黑點是寄主防衛反應的產物,病菌一旦感染,黑點就會發生。但要命的是,小黑點沒有辦法消除,對果實商品率影響很大。
所以,砂皮病的防治重心一定是在預防病菌的感染上。
綜合防治方法:
柑橘砂皮病的防治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結合田間栽培管理和化學防治進行綜合防治。
1、加強田間管理
進行合理的修剪,樹勢的穩定,協調好結果和生長之間的關系;
每逢雨季應當及時做好排水工作,及時進行病蟲防治,避免出現機械傷口和病蟲傷口;
增施有機肥、生物有機肥,配合使用海精靈生物刺激劑(淋根型),均衡土壤營養,提升樹勢與抗病抗逆能力。
2、病原菌
冬季對柑橘的樹干進行涂白處理,不僅可以有效的防止柑橘樹遭受凍害,而且還可以消滅在樹干上越冬的病菌及害蟲。
冬季進行清園消毒,刮除流膠硬塊及下部的腐爛皮層和木質層,集中起來深埋或者燒毀。春梢萌動前,噴石硫合劑等殺菌,果園中的枯枝,落葉集中到果園外燒毀,減少病原。
3、藥劑防治
根據砂皮病的發病規律,在清園期、春芽萌發,謝花2/3、幼果期、果實膨大期、秋梢萌發期抓準時機施藥。
次用藥,清園期:
15%笨醚甲環唑·15%丙環唑3000倍。冬季病菌生命力弱,使用強內吸性、活性高的殺菌劑,可大大減少病原菌基數。
第二次用藥,春梢萌發期(1厘米):
48%苯醚甲環唑·嘧菌酯4000倍或30%醚菌酯可濕性粉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春梢萌發1厘米時應打藥。消滅砂皮病菌,防止侵染春梢幼葉;可加入有機碳類+微量元素葉面肥,促進春梢的提前轉綠、老熟、壯實,病菌不易侵染。
第三次用藥,謝花2/3:
48%苯醚甲環唑·嘧菌酯4000倍或30%醚菌酯可濕性粉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或丙森鋅600倍。有效消滅幼果砂皮病菌,促進幼果發育。
第四次用藥,幼果期:
40%吡唑醚菌酯·戊唑醇+80%代森錳鋅600倍或丙森鋅600倍。幼果期雨水較多,使用內吸性強、持效期長的藥劑可有效預防砂皮病侵染。
第五次用藥,果實膨大期:
32%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3000倍。果實膨大期時皮層脆弱,此時期高溫多雨,砂皮病容易上果,是全年防治的關鍵時期,藥劑內吸性強、活性高、持效期長,可有效鏟除病菌。
第六次用藥,秋梢萌發期(1厘米):
32%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懸浮劑4000倍+80%代森錳鋅600倍或60%吡唑醚菌酯·丙森鋅。秋稍是來年主要的結果母枝,保護秋稍防止砂皮病侵染幼葉,培養健壯秋稍很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