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使用什么農藥,在噴施前,都要經過一個比起眼的必要步驟:兌水。在整個農藥使用過程中這個必要的步驟對于使用的效果起著很關鍵的作用: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劑量?也就是1畝或1公頃使用農藥的量,也叫使用量。這個量可以是純藥多少克,也可以是多少克粉劑、顆粒劑或多少毫升乳油。在使用說明中規定成藥的使用量更適合使用者直接按量配制藥液,但要注意藥劑的含量。含量不同,每畝的使用量也就不同。在一些農藥使用說明書中也用噴灑藥液濃度(如1000倍液)來指導使用。這通常是按常量,也就是每畝噴液量30~100升來規定的。只有這個噴液量,才能有效的藥量。
各種藥劑的使用量是經過專家多年研究試驗后得出的,除了對防治對象有效性和對作物的性以外,還考慮了經濟效益的因素。也就是說,你可以再增加藥量,但挽回的損失不會超過所增加的費用,是不劃算的事。況且增加藥量還可能引起藥害或加重環境污染,甚至危及農產品,后果可能十分嚴重。所以一般不要隨意增加農藥的使用量。當然,在產生抗藥性的地區,為了防治效果,不得不增加劑量,但這不能說是普遍現象。
防治效果差可能有多種原因,其中不舍得用水也是其一,并且比較普遍。農藥對水噴霧實質是讓藥劑均勻分散到作物表面或病蟲害聚居活動的場所。要全面噴打,不然害蟲不會自己死掉。而要達到良好的分散性,噴液量和噴霧器的動力、工作壓力、噴出霧滴直徑應該相匹配。通常在使用背負式彌霧機或使用安裝小孔徑噴片的手動噴霧器時,霧滴很小,每畝噴液量可以控制在0.5~30升的低容量范圍內,經常用5~10升就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而在使用工農-16型背負式噴霧器時,由于壓力小,噴出霧滴大而不得不采取增加噴壓量來提高分散度,一般每畝要達到30~100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