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修訂多菌靈相關標準
多菌靈在我國及歐盟等多個國家(地區)均允許使用。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制定了多菌靈在黃瓜、橙等作物中的46項限量,限量從0.05 mg/kg到20 mg/kg(干辣椒),其中柑橘為1 mg/kg.我國《食品中農藥殘留限量》(GB 2763-2014)規定了多菌靈在小麥、櫻桃和柑橘等食用農產品中51項殘留限量,限量從0.02 mg/kg到20 mg/kg(干辣椒),其中45項與國際標準一致。柑橘類水果中多菌靈的限量我國為5 mg/kg,與歐盟、巴西、韓國對柑橘類產品要求一致。但因懷疑其有“健康”風險,2007年美國撤銷該藥在食用農產品上登記,2009年將相關食用農產品限量標準調整為0.01 mg/kg,即檢測方法的檢出限。下一步,我們將跟蹤國際上多菌靈登記使用情況及殘留限量標準變化動態,加強殘留限量標準研究、轉化、修訂,組織開展多菌靈使用情況調查、風險監測和再評估工作,適時提出禁限用等監管措施,為農產品質量提供技術支撐。
2、關于減少多菌靈在我國的使用
多菌靈是上世紀70年代中期由美國杜邦公司開發研制的一種內吸性殺菌劑,毒性為低毒,可有效防治由真菌(如半知菌、多子囊菌)引起的多種作物病害,具有高效、廣譜、持效期長等特點。
目前產品劑型多為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多菌靈可濕性超微粉劑,在我國多用于防治麥類赤霉病、水稻紋枯病、稻瘟病、小粒菌核病及多種果樹、蔬菜病害(如白粉病、炭疽病、黑星病等)。
由于其殺菌譜廣、使用成本低,廣受農民歡迎。但我國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對科學用藥常識和病蟲害防控技術掌握不夠,盲目用藥、超范圍、超劑量用藥現象在一些地方或作物上比較普遍,對農產品質量構成風險。
針對這一問題,我部自2015年開始在全國組織開展“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通過集成推廣農藥減量控害技術模式、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加快推廣優質高效農藥和現代施藥機械,以減少多菌靈等化學農藥使用量。同時,開展“百縣萬戶”農民科學用藥培訓活動,在10個省100個縣(市、區),重點培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病蟲防治專業化服務組織的業務骨干,提高農民科學用藥水平。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動高效、低毒、低成本殺菌劑研發推廣,加快多菌靈替代步伐。
3、關于啟動多菌靈預警
因經濟水平、作物結構和氣候條件存在差異,各國允許使用的農藥品種、使用劑量不盡相同。我部正在組織多菌靈使用風險監測,進一步開展性評估,對多菌靈的使用和管理提出針對性的措施。下一步,將會同相關部門及時按照《實施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的協議》有關程序,向世界貿易組織(WTO)其他成員,通報擬實施的農藥殘留限量,并及時向國內相關出口企業通報進口國農藥殘留限量標準新動態,減少因不知情引起的貿易損失。同時,組織科研單位和有關農藥生產企業成立農藥科技創新聯盟,進行聯合攻關,加快研制、篩選多菌靈替代產品,早日攻克多菌靈使用的技術瓶頸,解決多菌靈殘留危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