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細菌性條斑病是全國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7月中旬以來,該病在淮安、宿遷、徐州等部分雜交稻種植地區陸續查見,疫情擴展較快,各地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積極開展防治。目前全省(江蘇省,下同)大面積雜交稻將進入抽穗期,極易感染細菌性病害,加之氣候條件有利于疫情擴散,各地要進一步加強疫情調查與監測,強化技術指導,科學開展防治,堅決遏制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疫情擴散與危害。
1、疫情發生動態
(1)見病時間早。7月12日盱眙首先查見,較常年提早15天左右。隨后7月下旬至8月初,宿豫、泗陽、淮陰、邳州等地陸續見病。
(2)發病點多。截至8月16日,全省發生面積3,852畝,涉及8個縣(市、區)37個鄉鎮,較2015年同期多5個鄉鎮。
(3)疫情擴展快。盱眙縣7月中旬零星發生120畝。受8月初持續的雷陣雨天氣影響,疫情擴散迅速,8月10日全縣發生面積已達2,000畝。
(4)發生程度重。8月10日調查,全省發病田塊病葉率0~85%,加權平均8.8%,其中盱眙病葉率0~60%,平均9.5%;宿豫病葉率0~85%,平均8.8%;泗陽病葉率0~46%,平均7.5%;淮陰病葉率3%~40%,平均7.4%.
2、疫情趨勢分析
(1)田間菌源充足。由于前期發病點較多,發病時間較長,田間病原菌基數較大,為后期疫情的暴發流行提供了充足的菌源。
(2)感病品種面積大。目前我省雜交稻種植面積400多萬畝,種植品種以兩系雜交水稻為主,如Y兩優系列、徽兩優系列、C兩優系列等,均是感病品種,為后期疫情的暴發流行提供可能。
(3)氣候條件有利。據氣象部門預測,8月中旬至9月上旬,全省還將有4次降雨過程,并伴有臺風,利于疫情擴散流行。
綜合分析田間菌源、雜交稻品種和天氣條件等因素,預計下階段疫情有加重發生趨勢。
3、防控措施
一是加強疫情監測。近期雜交稻種植區要組織開展全面普查,查清疫情的發生范圍、特點和發病水稻品種,特別是雜交稻制種基地要嚴格開展產地檢疫。要對發病田塊及周邊區域進行定期監測,準確掌握疫情發生動態。
二是加強培訓指導。要多渠道宣傳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危害性,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在防控關鍵時期要組織檢疫人員深入田間,指導農民選對藥劑品種,開展科學防控。
三是加強關鍵技術落實。及時對發病田塊進行藥劑封鎖,對周邊田塊噴藥保護,5~7天后再施用一次,噴藥后遇雨要及時補施。噴藥時先噴發病中心的周邊區域,再逐步向發病中心包圍。
四是加強信息互通。協作組成員單位要及時向省站和牽頭單位匯報疫情發生動態和防控進展,加強信息交流和工作互動,形成防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