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高溫多雨,水稻大面積受災,記者隨機采訪了各地的“金草帽”農技專家了解到,2016年前期水稻生長期間低溫、寡照,7月份持續3天30度以上的高溫天氣,如今又來了一場雨水,已具備爆發稻飛虱、稻瘟病、稻曲病等水稻病害的條件。小編特此整理了三大病害的防治措施,希望廣大水稻種植戶們互相轉達,盡早防治!
稻飛虱
灰飛虱比較耐低溫,而不耐高溫,能夠在當地越冬,為當地蟲源,一年發生4~5代,在田間有兩個為害高峰,一個是5月底-7月中旬以前的水稻插秧至拔節孕穗前,另一個是水稻抽穗至灌漿初期。
白背飛虱和褐飛虱同為遷飛性的害蟲,發生受氣候影響大,主要看副熱帶高壓北臺(時間和滯留)情況。 一般遷入在7月中下旬,危害在八月上旬、中旬。只要南方前期降雨大,后期干旱,常是北方稻區這兩種稻飛虱大發生的前兆。
褐飛虱:遷入的時間比較晚,一般是在9月上、中旬遷入,9月中、下旬形成為害,褐飛虱不常發生。
防治辦法
1、防治灰飛虱推薦藥劑:
(1)快速抑制取食且殺蟲快的:吡蚜酮(低毒)
(2)快速致死的:
藥效長的:烯啶蟲胺、醚菊酯(低毒)
藥效短的:敵敵畏、氰戊菊酯、溴氰菊酯、仲丁威等。(毒性高)
藥效慢、只殺若蟲、長效的:噻嗪酮 (低毒)
2、防治白背飛虱、褐飛虱推薦藥劑:
吡蚜酮、烯啶蟲胺、醚菊酯、撲虱靈、敵敵畏、吡蟲啉、啶蟲咪、阿克泰等。為提高防效和速度,毒死蜱與吡蚜酮等正常藥量下混用,要求多兌水,盡可能使藥液流到下部。
稻瘟病
葉瘟:病斑有急性型、慢性型、白點型和褐點型四種。田間常見的為慢性型和急性型病斑。慢性型病斑一般呈梭形,兩端尖,中央灰白色,邊緣紅褐色,兩端有褐色的延長線,整個病斑形狀象“牛的眼睛”一樣;急性型病斑圓形或不規則形,暗綠色,正背面都密生灰色的霉層,如果田間出現這種病斑,將是稻瘟病流行的征兆。
穗頸瘟:先在穗頸上產生淡褐色小點,隨后圍繞穗頸產生褐色,不規則形病斑,發病早的形成白穗,遲的谷粒不飽滿。谷粒瘟:在穎殼上形成中央灰白色,邊緣暗褐色的斑快。
防治辦法:
將稻瘟靈按300倍液稀釋進行噴霧,重點噴藥的部位是植株的上部。發病前期:將稻瘟康按300倍液稀釋,并添加適量滲透劑如有機硅等,進行噴霧,重點噴藥的部位是植株的上部,3天用藥2次。發病中后期:按稻瘟靈+大蒜油15毫升,對水15千克稀釋噴霧,隔3天1次,連用2~3次。
稻曲病
稻曲病只發生于穗部,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內形成菌絲塊漸膨大,內外穎裂開,露出淡黃色塊狀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內外穎兩側,呈黑綠色,初外包一層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綠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兩側生黑色扁平菌核,風吹雨打易脫落。
防治辦法:
1、預防:在稻曲病常發期,將稻瘟康按300倍液稀釋,進行噴霧,重點噴藥的部位是植株的上部。防治:使用奧-力克稻瘟康50ml+大蒜油15ml,兌水30斤進行噴霧,并添加適量滲透劑如有機硅等,進行全株噴霧,3天用藥2次。改進施肥技術,基肥要足,慎用穗肥,采用配方施肥。淺水勤灌,后期見干見濕。
2、避免病田留種,深耕翻埋菌核。發病時摘除并銷毀病粒。
3、氟硅唑咪鮮胺加嘧啶核苷類抗菌素農用抗菌素120防治,或用2%福爾馬林或0.5%硫酸銅浸種3-5小時。抽穗前用18%多菌酮粉劑150-200g或于水稻孕穗末期每667m2用14%絡氨銅水劑250g稻豐靈200g或5%井岡霉素水劑100g,對水50L噴灑。用50%DT可濕性粉劑100-150g,對水60-75L。用40%禾枯靈可濕性粉劑,每667m2用藥60-75g。以水稻抽穗前7~10天為宜。每畝用12.5%紋霉清水劑400~500毫升;或12.5%克紋霉水劑300~450毫升;或5%井岡霉素水劑400~500毫升,兌水37.5千克噴霧。殺菌農藥可減至每畝300毫升,兌水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