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赤霉病是小麥生長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嚴重影響下面的質量和產量,小麥赤霉病別名麥穗枯、爛麥頭、紅麥頭。小麥赤霉病主要分布于潮濕和半潮濕區域,尤其氣候濕潤多雨的溫帶地區受害嚴重。從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莖基腐、稈腐和穗腐,其中為害嚴重的是穗腐。
對于小麥赤霉病的防治,要想做到有效防治的話必須要避免這五大誤區。
1 不要憑經驗辦事
小麥赤霉病發生流行與菌源量多少、小麥品種的抗性、抽穗揚花期降雨日數和降雨量、田間相對濕度等因素都有關系。
小麥抽穗揚花期如遇連續3天以上有一定降水量的陰雨天氣,就可以造成小麥赤霉病的大流行。連續3天降雨,雨量達12毫米以上,十分有利于赤霉菌子囊孢子的釋放和侵染。
小麥品種的抗病性,麥苗稠密度大,田間郁閉,空氣相對濕度80%以上,也可能造成小麥赤霉病大流行。因此,在小麥赤霉病防治中不能以經驗來辦事,要正確判斷發病的原因,才能防治好小麥赤霉病。
2 錯過用藥時間
根據多年防治實踐,防治小麥赤霉病的時期,應在小麥齊穗到5%揚花時開始噴藥。
抓防治時期不要太死板,還要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1、抽穗期溫度高,小麥邊抽穗邊揚花,齊穗期就可以噴藥。2、抽穗期溫度低,日照少,小麥先抽穗后揚花,宜在小麥始花期噴藥。3、抽穗期遇到連陰雨天氣,赤霉病可能流行時,噴藥寧早勿晚,不要等到天晴時或揚花時再噴藥,應搶降雨間隙多次噴藥防治。4、若噴內吸性好、持效期長的藥劑,可提前到抽穗期防治。
3 選藥要科學
防治小麥赤霉病的藥劑有幾十種,選擇時要遵循科學性的原則,要注意藥劑的抗性及作用機理的互補。比如,一些地方長期使用多菌靈防治小麥赤霉病,由于藥劑產生抗藥性,效果很不理想,就必須加大用藥量,或更換別的殺菌劑。如戊唑醇、咪鮮胺等。同時注意不同作用機理藥劑的正確使用,混合用藥或交替用藥,確保所使用的藥劑具有內吸、保護鏟除的多重功效,阻止病害蔓延。
4 用水量要掌握
用水量過少,很難把藥劑混勻噴周到,非常不利于藥劑效果的發揮。正確的方法是在畝用藥量的前提下,畝用水量應在45-60升之間,配藥時如能加入展透劑效果更好。
5 用藥次數需掌握
在具體防治過程中,要注意很多變化量,要根據菌源量多少,天氣情況,藥劑防治效果等因素來確定防治遍數。發病輕的可以噴一遍藥。對于往年發病重的地塊,有必要進行第二次防治。次噴藥后要及時檢查效果,如效果不好的要及時噴第二次藥。噴藥后遇雨,要在雨后及時補噴。
以上就是小編和大家分享的小麥赤霉病治不好的幾個原因,希望上文可以為您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