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地的常見危害性蟲災的發生種類及農藥防控方式,總匯如下:
地下害蟲(蠐螬、金針蟲、耕葵粉蚧等):利用70%噻蟲嗪種衣劑、7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拌種或含有上述成分的種衣劑包衣,可以有效控制地下害蟲。同時對苗期薊馬、蚜蟲及灰飛虱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玉米螟:黃淮海流域夏玉米區秋季秸稈還田,北方春玉米區于春季越冬代化蛹前15天進行白僵菌封垛,降低玉米螟越冬幼蟲基數。在越冬代成蟲羽化初期使用性誘劑誘殺,羽化高峰期開燈誘殺。在玉米螟產卵初期釋放赤眼蜂。在玉米螟卵孵化率達到30%時噴灑Bt制劑。心葉末期撒施Bt或毒死蜱或辛硫磷顆粒劑灌心,或使用氯氟氰菊酯噴霧。可推廣高桿噴霧器噴灑Bt制劑防治玉米螟技術。
玉米蚜蟲:點片發生和盛發初期施藥,利用自走式高桿作物噴霧機噴施吡蟲啉或吡蚜酮。
玉米葉螨:有條件的地方推行水旱輪作,及時除草,消滅早期葉螨棲息場所。葉螨點片發生時,應立即進行防治,可選用阿維菌素、炔螨特、噠螨靈、噻螨酮、吡蟲啉等噴霧或相互進行合理混配噴施,同時加入1%尿素水,可起到恢復葉片、提高防效的作用。噴霧時重點防治玉米中下部葉片的背面。可推廣高桿噴霧器或煙霧機高效治螨技術。
玉米莖腐病:選用種植抗病品種。利用咯菌•精甲霜懸浮種衣劑包衣可降低發病率。
玉米葉斑病類:選用抗病品種。增施基肥,適時分批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密植,增強田間通透度,降低發病程度或推遲發生期。在心葉至抽絲期的發病初期,可葉面噴施丙環唑;苯醚甲環唑、代森錳鋅(全絡合態)、甲基硫菌靈、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藥劑,視發病情況7-10天噴1次,共噴2~3次。
玉米紋枯病:選用抗耐病品種。結合中耕除草剝掉基部葉鞘,露出莖稈,可減輕發病。發病初期可在莖基葉鞘上噴施5%井岡霉素或40%菌核凈1000~1500倍液,間隔7~10天1次。
玉米粗縮病:粗縮病嚴重發生區,避免小麥與夏玉米套播;夏玉米適期晚播,可有效控制玉米粗縮病的發生。玉米播種后出苗前實施“封”、“殺”化學除草的同時加入有機磷殺蟲劑,消滅粗縮病毒病傳毒媒介灰飛虱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