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農藥常以較為規范的包裝形式出現,當場很難發現。今天小編和大家聊一聊如何識別農藥中的“神秘”助劑。
三法識別神秘“助劑”
有農業執法人員介紹,添加所謂的“助劑”迷惑人,雖然行為很隱蔽,但也有簡易的識別辦法。一是超出產品應有性能的宣傳,如原本登記用于蔬菜小菜蛾的單個農藥,往往在包裝上宣稱可以防治柑橘、水稻、蔬菜等多種害蟲。二是注意所謂“助劑”隱性成分的產品,一般多見于包裝標稱的蘇云金桿菌、苦參堿、芽孢桿菌、各種昆蟲病毒,以及甲維鹽、毒死蜱、阿維菌素、三唑磷等常規產品。多以20毫升、30毫升等液體小包裝為主。這些產品或許不會少含量,但加了不允許添加的隱性成分,可以在效果和價格上拉開與同類產品的差距;或者在銷售時采用“買一贈一”的“鴛鴦包”產品銷售形式,騙了消費者。三是這類產品實際銷售價格折合成同類產品或者相同包裝標稱的含量計算,價格往往高出其1倍以上。
“助劑”中添加的隱性成分有幾種情況
以“神秘”助劑為名,添加的多種隱性成分,是一種違法行為。這些“助劑”添加的隱性成分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水稻上的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稻飛虱等,常規的防治藥劑主要有阿維菌素、甲維鹽、毒死蜱、三唑磷等,但現在害蟲對這些農藥已產生了抗性,一些不法廠家往往會在其中添加氯氰菊酯、氟蟲腈、氯蟲苯甲酰胺等。蔬菜上主要蟲害是小菜蛾、甜菜夜蛾、跳甲、薊馬等,一般會在常規的藥劑阿維菌素、滅幼脲中添加蟲螨腈、氯蟲苯甲酰胺、氯蟲腈等。甘蔗等防治地下害蟲,往往會在毒死蛾、丁硫克百威等藥劑中添加特丁硫磷、甲拌磷等。
以上就是識別神秘“助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