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是我們主要的糧食作物,那么對于小麥的蟲害害我們如何防治呢?
農業防治:a.種植抗病品種,特別是具慢(耐)白粉性品種。在常發重病地區,對品種的抗性要求要高一些,在一般發病區可低一些;b.根據品種特性和麥田肥力水平合理密植;c.采用正確的栽培措施可減輕發病。例如,施肥要合理,注意氮、磷、鉀肥配合,適當增施磷、鉀肥。南方麥區注意開溝排水,北方麥區適時澆水,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此外,在自生麥苗能越夏的地區,應在小麥秋播前盡量田間和場院等處的自生麥苗,以減少秋苗期的菌源。
化學防治:在種植的品種不抗病或抗病能力弱的情況下,藥劑防治是重要的防治措施。藥劑防治的重點是長勢好、產量高、發病較重的地區和麥田。常用藥劑:a.三唑酮(粉銹寧),每畝用有效成分8克,在小麥孕穗-抽穗階段噴灑1次,一般可控制此病的為害,并可兼治小麥銹病。在秋苗發病較多的地區,用三唑酮拌種可有效地控制秋苗期的病情,減少越冬菌量,并能兼治各種黑穗病和秋苗期銹病。 拌種的用藥量是種子重量的0.03%(有效成分);b.保豐寧、植保寧、復方粉銹寧等,防治效果也較好,用量用法與三唑酮相同;c.三唑醇(羥銹寧),其施用方法與三唑酮相同,用藥量減少一半;d.硫制劑,如波美0.5-0.8度石硫合劑、膠體硫2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每畝0.5千克,這些藥一般需噴2次以上,每次間隔7天左右,開始噴藥的時間也應提早一些。
注意事項:在白粉病發生初期用藥防治效果,若整株葉、莖、穗大部分都發病的情況下,噴藥基本無效果,主要依靠品種本身的抗病性控制病害,但需控制該病的擴散危害。
以上就是防治小麥常見蟲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