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灰霉病又稱花腐病,學名Botrytis paeoniae。病害主要通過菌核進行傳播蔓延,種植人員應及時了解芍藥灰霉病癥狀及防治措施,控制病害的蔓延。
芍藥灰霉病癥狀:
發病部位為葉片,莖、花,多開花后發生。發病初期葉片、葉尖或葉緣出現灰褐色至白色小斑點,后擴大成近圓形,不規則形水漬狀大斑,褐色,紫褐色至灰褐色,有時具有不規則輪紋和邊緣。潮濕時葉背長出灰霉層。葉柄、莖上病斑長條形,水漬狀,暗綠色,后變褐色,凹陷軟腐,枝葉往往折倒。花受害變褐腐爛,花上覆蓋灰霉層。
芍藥灰霉病發病環境及條件:
以菌核和分生孢子在土壤病殘體上越冬。翌年萌發分生孢子靠氣流和風雨傳播,在低溫幼嫩植株受凍或寄主組織衰敗時遇連陰雨,多霧重露,植株郁閉,田間潮濕易發病,多在開花后始發,5-6月發病重。葉斑多在花腐后出現。
芍藥灰霉病防治措施:
(1)秋季清掃落葉,剪除地上殘莖,春季發現病葉、枯芽立即摘除。
(2)嫩芽破土時用1:1:100波爾多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地面噴灑或淋澆植株周圍土壤,10天噴1次,連續噴3-4次。
(3)初期發病用。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4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葉面噴灑,并試用65%克得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葉。
(4)合理密植,通風透光。雨后及時排除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