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單季晚稻的生長后期十分容易發生早衰青枯,從而影響水稻正常灌漿結實。水稻青枯根據發生原因可分為生理性青枯和病理性青枯兩種,病理性青枯根據病原分小球菌核病青枯和細菌性基腐青枯,生理性青枯與氣溫突變、水稻抗逆能力差、水稻品種等因素有關,綜合這些因素,我們可以通過適時補充肥料來作物的成長。
一、水稻青枯病幾種類型及癥狀
1.生理性青枯主要發生在晚稻灌漿期,病株葉片萎蔫內卷,呈典型的失水癥狀,葉片與谷殼青灰色,似割倒攤曬1天的青稻,莖稈基部干癟收縮,無病斑,易倒伏。該病發病迅速,發病前病、健株并無異樣,往往在1~2天內大面積成片發生。
2.小球菌核病青枯田間常成叢發生,也有一穴中幾株發病。稻株基部組織軟腐,有黑褐色病斑。易識別特征:剝開基部葉鞘和莖稈,可見有許多比莧菜籽還小的黑色菌核。
3.細菌性基腐青枯田間零星發生,1穴中1―3株發病,病株基部呈鼠灰色腐爛。特征:剝開基部莖稈,充滿臭水,無菌核。
二、發生原因水稻生理性青枯主要是稻田長時間淹水,水稻根系活力差,吸水能力下降,遇天晴和干熱風影響,葉片蒸騰量加大,水分供求失調,失水嚴重導致大面積青枯。前期長期深水灌溉,未適時適度擱田的田塊,根系較淺的田塊青枯發生重、土層淺、偏重氮肥、缺少有機肥和鉀肥或施氮過遲的田塊也易發生青枯。同時因種傳病害和水稻后期斷水過早引發的小球菌核病、基腐病等也會引起早衰,加重青枯病的發生。
三、防范措施青枯一旦發生、表現出癥狀即無法挽回。對未發病的田塊應加強田間水漿管理,采取適當的防范措施,延緩早衰,提高產量,改善米質。
1、加強水漿管理,做好前期擱田,促進根系發育,后期干干濕濕,防止斷水過早,一般以保持田面濕潤至水稻黃熟期為宜。
2、合理肥料運籌,減少氮肥用量,增施磷鉀肥。前期增施復合肥,后期進行葉面追肥,以維持根系活力,增強稻株抗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