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作物抗旱性,并采用多種途徑提高作物抗旱性,對于旱作農業有著積極的意義。在我國的部分山區和黃土高原區,澆不上水的耕地大有所在,農民形象地叫它“旱地”。下面就干旱的危害原理及如何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做以下簡單陳述,希望對干旱地區的農業生產有所幫助。
一、干旱的分類
干旱有兩種情況。一是土壤干旱,是指土壤中的有效水分不足,滿足不了作物對水分的需求,造成作物生長虛弱,莖桿纖細,葉黃、葉片脫落、甚至不能開花坐果,完成不了世代交替,沒有產量或 產量極低。二是大氣干旱,是指太陽直射強光、高溫和干熱風造成大氣中的相對溫度急劇下降,如果小于20%,作物就會因為過度蒸騰而破壞體內水分平衡,出現萎蔫、黃葉、青枯逼熟等現象,大大影響產量。例如: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的夏熟作物小麥在5月份易受干熱風危害,青枯逼熟的小麥籽粒干癟,千粒重比正常的小麥要減少10-15克,產量較低,品質較差。
二、干旱對作物的危害機理
干旱引起的直觀的表現就是作物因缺水萎蔫、葉片變黃、花葉果脫落。主要原因就是植物細胞脫水,引起水勢下降,如果缺水時間過長,就造成不可逆的危害。從植物生理學的角度來講,干旱導 致植物體內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就是植物細胞脫水時,細胞膜透性增加,細胞內無機、有機物大量外流,同時膜蛋白發生移位。
第二就是植物細胞脫水時,破壞了正常的代謝。主要是抑制合成代謝,加強分解代謝,如蛋白質的合成代謝大大降低,干物質合成少,就意味著產量降低。
第三就是植物細胞脫水時,體內的激素水平隨之變化,總的趨勢是促進生長的激素(如生長素IAA)大大減少,延緩或抑制生長的激素(如脫落酸ABA)大大增加。其實,這種變化趨勢也是植物適應 干旱的一種保護性生理反應。
第四就是植物細胞脫水時,一般不會造成細胞和器官的立即損傷或死亡,是因為植物本身有它自我保護的調節能力和適應性的生理反應。如果,脫水的時間過長,超出了它自身的適應能力范圍,就 會萎蔫死亡。
三、適應干旱條件的作物形態結構特點
作物的抗旱性是一種適應性反應,也是作物具有忍受干旱而受害小、減產少的一種特征。適應干旱條件的作物形態結構特點如下:
1、根系發達而且深扎,利于吸收深層水分。
2、根/冠比較大,能更有效利用土壤水分,保持水分平衡。
3、葉片細胞小,減少細胞收縮產生的機械傷害。
4、葉脈致密。
5、單位面積氣孔數目多,有利于吸收更多水分。
四、提高作物抗旱性的措施
1、選育抗旱品種。屬于育種學范疇,也是提高作物抗旱性的基本措施。
2、抗旱鍛煉。人工地給作物以亞致死的干旱條件,讓作物經受干旱磨煉,提高其對干旱的適應能力。在農業生產中,已經提煉出很多有效的抗旱鍛煉方法,如“蹲苗”、“擱苗”、“餓苗”、“ 雙芽法”等等。“蹲苗”是指在作物苗期適當控制水分,抑制其生長。“擱苗”是指蔬菜移栽前先拔起,讓起適當萎蔫一段時間后,再栽植。“餓苗”是指一些扦插的藤苗,從母體上切下來以后并不立 即扦插,而是放置在蔭涼處1-3天甚至更長時間,然后再栽植。“雙芽法”是指播種前的種子鍛煉,如先讓谷物種子吸水,然后風干,如此反復2-3次,再播種,能有效提高其對干旱的適應能力。
3、深翻土壤,結合深翻增施優質有機肥料,利于根系發達和下扎。
4、科學合理施用化學肥料。在適量施氮肥的基礎上,增施磷、鉀肥,可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達到“以肥調水”的目的,提高水分和肥料的雙重利用率。
5、抗蒸騰劑的應用。抗蒸騰劑的應用一直在研究和探索之中,它的作用方式主要是以下三種,一是阻斷植物體水分散失,二是提高冠層光能的反射,以減少用于葉面蒸騰的能量,三是控制氣孔的 開度
溫馨提醒:本網站屬于信息交流平臺,倡導誠信合作、互惠共贏!為保證您的利益,建議經銷商朋友與廠家合作前,認真考察公司資質誠信及綜合實力,以免造成損失!
為了讓廣大農藥肥料行業用戶能夠更好的學習、交流、研討、創新和發展,火爆農化招商網創建了一系列QQ交流群,希望廣大用戶誠信合作,財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