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苗期,會出現葉片發黃,植株生長緩慢,植株瘦弱的情況。導致麥苗發黃的原因有很多,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
一、缺氮型發黃。
缺氮會造成麥苗植株矮小細弱,分蘗少而弱,麥苗葉片失綠發黃,嚴重時葉綠素減少或消失,葉小,葉尖枯萎,葉下部老葉發黃枯落。
補救方法: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或碳酸氫銨7-12公斤。返青后如還有缺氮現象,可每畝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起身或拔節期每畝再追施尿素12-15公斤。也可在麥苗見黃時,葉面噴施2%的尿素液2次,每次間隔7天左右。
二、缺磷型發黃。
麥苗缺磷,次生根減少、分蘗少、葉色暗綠、葉尖黃、新葉藍綠、葉尖紫紅,如不及時補救,將導致穗小粒少,籽粒不飽滿,千粒重下降。
補救方法:每畝可施磷酸二銨7-10公斤或過磷酸鈣10-20公斤,也可畝葉面噴灑3%-5%過磷酸鈣水溶液80公斤,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三、缺鉀型發黃。
麥苗常先從老葉的尖部開始,然后沿著葉脈向下延伸,黃斑部分明顯,呈鑲嵌狀發黃。黃葉下披,后期貼地,病苗莖稈細小而瘦弱,易早衰、易倒伏。
補救方法:在小麥苗期,每畝溝施氯化鉀或硫酸鉀5-10公斤,也可畝施草木灰30-50公斤。在小麥生長中后期,每畝葉面噴施10%草木灰溶液或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60公斤,連噴2-3次,隔7-10天噴1次。
四、深播型發黃。
由于播種機械調制不合理導致播種過深,造成地中莖過長,小麥出苗時種子養分消耗過多,造成幼苗葉片細長,根系發育不良,麥苗瘦弱而發黃。
補救方法:可扒掉部分覆土,使分蘗節蓋土厚度變薄,再結合中耕,改善土壤通氣狀況,促側根發育,使麥苗轉壯。
五、過密型發黃。
對播種較早、播量較大的麥田,常常出現麥苗生長過密,麥苗由于通風透光不良,個體發育較弱而發黃。
補救方法:對基本苗過多地塊要適當進行人工疏苗,以增加麥田透光度和通風度,減緩生長速度。深耕斷根,減少水肥吸收,控制分蘗增加和過旺生長,促進壯苗生長。
六、干旱型發黃。
由于地塊干燥、搶種造成的,主要表現麥苗基部葉片發黃,逐漸干枯,心葉遲遲不長,次生根少,分蘗困難。
補救方法:及時澆水,促進麥苗生長正常。
七、肥害型發黃。
施用沒有腐熟的有機肥,如羊糞、雞糞等,或種肥施用過多,幼苗、種子接觸到這些肥料后易被燒壞,致使葉片或葉尖發黃。
補救方法:澆水淋溶,5-7天澆1次,根據肥害情況連澆1-3次。
八、藥害型發黃。
如拌種農藥的濃度過大,根尖受傷膨大,造成黃苗。
補救方法:如問題不嚴重,可不用管,等到次生根長出后,麥苗就自然由黃轉綠。如果問題嚴重,應澆水補救,澆水后松土。
九、病害型發黃。
麥苗期主要是根腐病的發生,根腐病會使麥苗發黃,嚴重的可使麥苗枯死,根部腐爛。
補救方法:可用70%的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順壟灌根。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麥苗發黃的原因及其補救方法。了解更多農業種植精彩內容,請關注1988.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