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經常使用有機-無機復混肥,那么真的了解有機-無機復混肥嗎?知道都有哪些坑嗎?不知道沒有關系,接下來就由小編詳細的為您介紹下有機-無機復混肥的知識。
有機-無機復混肥,從理論上講是比純化肥和純有機肥更理想的肥種。其所含化肥營養的利用率比純化肥高,國家規定有機-無機復混肥的現行標準是GB18877-2009,其技術指標是:
總養分(N+P2O5+K2O)≥15%,有機質質量分數≥20%,水分質量分數≤10%,粒度(1~4.75毫米或3.35~5.6毫米)≥70%。現實中易出現以下幾種問題:
(1)用戶心目中,總以為礦物質總養分(N+P2O5+K2O)越高越好,企業也就投其所好,把總養分加到25%甚至30%。但問題來了,總養分越高,原料化肥占的比例就越大,而原料有機肥的比例就越少。比例少了,“有機質”指標又達不到要求。怎么辦?就用“有機質”含量高的煤炭粉充有機肥。但這與純25%或純30%養分的化肥(重量卻少了幾成)有多大區別?這是農民朋友們在“高營養”含量有機-無機復混肥上遇到的難題。有一位肥料專家說,質量好的有機-無機復混肥,化肥營養有15%就很合適了。這個意見值得農民朋友參考。
(2)對于造粒問題,農民習慣用化肥、復合肥造粒,好像不造粒的肥料就不是好肥。國家標準也規定造粒,而且明確是“球狀”或“柱狀”。這個標準造成了3個問題:
一是原料化肥要先粉碎再與粉狀有機肥混合,經造粒機造粒。如果是球狀粒,則成粒水分要達到50%左右,要把50%水分降到10%,必須經高溫烘干,這就使肥料中有機水溶物質炭化而失去生物有效性。
二是加工成本高,增加農民負擔。摻混后造粒比簡單摻混,每噸產品增加150~200元加工成本。
三是球狀造粒中使用了黏結劑,柱狀造粒使用強壓力,這兩種造粒都使肥料顆粒在干旱季節和少雨地區長時間不能崩解,化肥營養釋放不出來,在農作物需肥階段不能同步供肥,造成農作物減產。
這種現象已多次發生,故合理的有機-無機復混肥應該是粒狀化肥與粉狀有機肥混合,則上述3個問題都不存在。實際上農民可以自己混配,或請附近有機肥廠幫忙混配。這樣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獲得肥效更高的有機-無機復混肥。同時也呼吁國家主管部門修改有關標準,為企業制造“顆粒化肥+粉狀有機肥”的有機-無機復混肥開綠燈。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有機-無機復混肥的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使用有機-無機復混肥。